据说粟裕是总带着枪的,因为他是战将。
听长期在粟裕身边工作的老同志讲,从战争年代始粟裕大将就养成了两大嗜好:保存手枪和看地图。解放以后,他还保留收藏过好几种手枪——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我们国家造的,也有外国友人送的。就连他送给儿子的第一件礼物也是一支打10多米远的真的小手枪……
将军喜欢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有一天,把将军手里的枪也收走了,那就说明将军所在的国家不正常了。
这种不正常偏偏让粟裕大将赶上了。有一天,他接到通知,要把手枪交给有关部门保管。
——我们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连一支手枪也不能留了吗?得到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搞运动了,先把枪集中起来保管,等运动结束以后再还给你们。
不管别人怎么说,粟裕是当了真的。他把自己保存的枪交出的时候,还不忘叮嘱一句:“好好保管,运动结束后再还给我。”
将军没有了枪,却被推上另一个更加复杂的战场。
他面对的敌人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反动派,而是另外一种更阴险、更毒辣的人。
粟裕没有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的一句话,
也因为周恩来保他,用他……
要说清楚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就有必要说一说他为什么没有在运动中被打倒。
毛泽东生前说过,“文化大革命”有两大错误:打倒一切和全面内战。而在打倒一切的情况下,粟裕却没有被打倒,不能说不是一个例外。
要说清楚这个例外,就要说到更远的年代——
研究党史军史的人都知道,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的工作的权力。
到了“文化大革命”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了,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
这时候有人想到了他。
那天他突然接到电话,说周恩来找他谈话,他心里惴惴不安。总理见到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你一时还是打不倒的。”
周恩来要他到国防工办去当军管小组组长,支撑当时已是很困难的国防工业。接着他又担任了国务院业务组的成员。
也正是这样最高统帅的话才有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忍辱负重的特殊经历。
在那段日子,有些人是要把一切老干部都打倒的。他们能放过粟裕吗?
在林彪、江青直接掌握的黑名单上,就列上了粟裕的名字。
在军事科学院,有造反派扯起了“打倒叶(剑英)粟(裕)王(树声)”的旗帜。
在京西宾馆,有人成立了他的专案组,开始查他的所谓“特嫌“的问题……
到了1967年,“中央文革”大反所谓“二月逆流”,有人在国防工办也喊出了打倒粟裕的口号,贴出了打倒粟裕的大标语,说他是“二月逆流”的成员。
这个时候,周恩来出面了。他打电话给粟裕打了招呼,说明天我要到大会上质问他们。
第二天在国防工办的造反派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手里举着毛主席语录,厉声质问:
“谁说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员,你站出来!”
“谁说的,你站出来!”
“谁说的,你站出来!”
周恩来连说三遍,没有人敢站出来。粟裕这才没有被打倒。
那个时候,国防工业系统的两派斗争是很激烈的。中央文革支持一派,林彪一伙又支持另一派。两派打得不可开交。经常弄得粟裕吃不好饭,睡不成觉。
虽说毛泽东说过话,周恩来又力保他,但粟裕也没有能在国防工办待多长时间。
林彪也不能容他在国防工办,很快就让他的亲信把权力夺了过去。
这时,周恩来又找到粟裕,说:“你现在回不了部队,就继续留在国务院业务组吧,我这里很需要人。”
粟裕看看总理消瘦的身体,说:“总理呀,我努力学着做吧。但请总理替我向主席报告,一旦打起仗来,我还是要上前线。”
总理当然理解一个大将的心情,点头答应了。
粟裕一方面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同时又两度担任中央军委常委……
既然要在那种情况下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同林彪江青一伙发生尖锐矛盾,就要和他们的行径作斗争。这种斗争有时候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对面的争斗,如谭震林;另一种是避其锋芒,暗度陈仓,如周恩来。
战争年代,粟裕就是以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著称的。到了“文化大革命“,他更加谨言慎行。每说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这并非是他胆小怕事了,相反,这正是他的一种斗争艺术。
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在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
球转动的压力面前,他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庐山这个地方,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风光秀丽,而是因为共和国成立以后,在这里召开过几次重要会议。
52书库推荐浏览: 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