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帮传奇》作者:子愈【完结】
简介:
枭雄---或许用在本书的主人公身上有点夸张,不过细想虽无力挽山河之壮举,但称霸与战乱年代,立足与方圆百公里的地界上做土皇帝,也算得上是有能者,可贵的是在国家遭受侵略时毅然觉醒,报效祖国,豪情壮志领人钦佩!
“七.七”事变前,由于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定,国民党在邯郸地区的各县市政权已是名存实亡,“七.七”事变后,日军与10月16日首先侵入永年,至25日整个邯郸除涉县、峰峰几个偏远的县区外,基本都被日军占领!随后大部日军继续南犯!所以“七.七”事变前后,邯郸地区的广大农村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方治安混乱,土匪、会队、地主武装等纷纷拥兵自立,占地为王。各个县境内“司令多如牛毛,多者一二千人,少的几十人!会队的规模则更大,白枪会、黄沙会、梅花拳、大刀会、清洪帮都是有几千人众!各地主豪绅也组织“护庄团”、“保甲自卫团”等,名堂五花八门。从此你争我夺,天无宁日!整个邯郸地界,陷入极度混乱之中!
抗战期间,日军为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大肆笼络地方武装,大部分土匪地主武装被日本人收编,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当时也有少许的私人武装集团心高气傲,不被任何党派组织收编,奉行有奶就是娘的信条,哪边有好处就往哪边靠拢!一时没了好处翻脸不认人!也有极少部分的人从开始的土匪头子,因看不过日本人的暴行,誓与日本军队血战到底!为抗日立下赫赫战功!同样是人,同样是傲气的土匪,有的在战争中被削弱,被蚕食,被利用,也有的却在战争的年代里更加的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成为了国民党、共产党、包括日本人都让三分的人物!
抗战前期,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流窜的土匪,因出入时所骑马匹脖子上带有铃铛,民众受害极苦,因此当时被百姓称呼为“响马”。本书中主人公正是那个年代里一个比较典型的响马当家!因其为人正直,出身贫困,因此在群众的心目中算是土匪类人物中难得被百姓称好的人!这样的人物,除了有这极其狂傲的性格和让人畏惧的残暴外,更多的是他们的豪情仗义!兄弟之间生死与共的感人真情!让人不得不敬仰,历史远去,他们的名字或许以无人知晓,但是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流着属于他们的光辉,哪怕只是点点的萤火!
第一章 报仇回乡
“驾!驾!呀呜呼!驾......!”
一队剽悍的人马飞奔在旷野上,大声的催驾着自己胯下的骏马狂奔,全部的青黑色短打扮,前面几个人腰的两侧插两把驳壳枪,后面的人都背着长枪,腰间各插一把驳壳枪。可能是长途奔波的缘故,所以每个人都感觉热敞开了棉衣,棉衣内交叉挂着两条弹袋!马鞍右侧挂着马刀,奔跑中甩动着和马鞍上的金属装饰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寒冷干燥的冬季,太阳懒散的斜挂在半空中!马队飞驰过的土路上尘土飞扬。马和人喘出的热气凝结成一团团的雾气随即消散在空中。骑马在前的是两个看上去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满面春风的又说又笑!剧烈的颠簸和长途奔波的劳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情绪,
其中一个年轻人使劲拍了一下马,好象还嫌马跑的不够快,扭头向后面喊:“大哥!快到了吧?”
中间一个脸色稍黑三十岁摸样的男子高声喊道:“老五你慢点!再过几个村看见河就到了,路过村的时候慢点别撞到人!”
那年轻人哈哈大笑,喘着气说道:“大哥我知道啦!这回家就是不一样,大哥还知道骑马小心别撞着人,是不是怕遇见熟人面子上过不去啊?”
听得他如此说话,其他人顿时大笑了起来。那中年男子脸上挂着笑意喊:“混小子!等到了看我收拾你!咱们这是回家了,给我收敛点!”
一行十七人全然不顾奔波的劳苦,欢声笑语伴随着马蹄声给冬季的旷野增添了一分生机。
双河村就坐落在两条河的中间,村南滏阳河,村北是氓牛河,滏阳河在双河村东南角拐了弯向北流去,在村的东北角和氓牛河的水融会到一起,奔腾不息的流向更远的地方。方圆几乎只有二十里的地方属于是水地,别的地方称之为旱地,因为不种植水稻和莲藕的地方都没靠着两条河,上游水源不足,种植水稻莲藕类的农作物不适合,下游河水变大,河道变宽变深,那个年代要想把水长期的灌溉稻田也不容易。所以距离两条河近的十几个村子就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寒冷的冬季对于庄稼人来说是完全休息的季节,大街上呜呜的北风刮的地上干干净净,低矮破旧的民房在瑟瑟的寒风中象被冻结般零碎的散落在村落里!偶尔街上走动的人都紧缩着脑袋想要把头缩到棉衣里抗寒。村东老汉胡忠的家里忽然传来一阵吵杂声,紧接着破旧的门框“咣!”的一声被人踹开。从里面蛮横的走出五个人,每人手里都拎着一小袋的东西。
走在最后的一人个子不高,尖嘴猴腮,一双小眼睛让人联想到可恶的老鼠。只听他嘴里骂骂咧咧的说:“娘的老杂碎!还他娘的挺聪明,这么点粮食还分开藏起来,让老子废这么大劲!”
刚走两步,老汉胡忠跑出来拉住了他的衣角,抬起满是皱纹的老脸哀求着说:“孙管事!给留下点粮食吧!今年收成实在是不行,您跟东家说说,明年过了五月农忙我一次都给交了租子行不?”
52书库推荐浏览: 子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