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_周国平/毕淑敏/徐志摩【完结】(99)

阅读记录

  离大路半俄里开外,在俯临河谷的山岗上,有一幢红瓦房,那里是季姆钦克家两兄弟马维尔和维克托尔的小小的田庄,兄弟俩都是托尔斯泰主义者。我踩着干燥扎脚的麦茬,朝他们家走来。农舍附近连人影都没有。我走到小窗口向里张望,那里只有苍蝇,成群结队的苍蝇:无论是窗玻璃上,天花板下面,还是搁在木炕上边的瓦罐上都停满苍蝇。紧连农舍是一排牲口棚;那里也没有一个人。田庄的门大开着,满院子牲畜粪,太阳正在把粪便晒干……

  “您上哪儿去?”突然有个女人的声音喊住了我。

  我回过头去,只见在俯临河谷的陡壁附近,在瓜田的田埂上,坐着季姆钦克家的长媳奥尔加·谢苗诺芙娜。她伸出手同我握了握,没有站起身来,我在她身旁坐了下来。

  “闷得犯愁了吧?”我问道,然后默不作声地直视她的脸。

  她垂下眼睑望着自己的光脚,她长得小巧玲珑。肤色黝黑,身上的衬衫挺脏,直统裙也旧了。她的模样活像被大人派来的看守瓜田的小姑娘,不得不在烈阳下闷闷地度过长长的白昼。尤其是她的脸蛋,更像俄罗斯乡村中豆蔻年华的少女。但是我怎么也看不惯她的衣着,看不惯她光着脚丫在牲畜粪和扎脚的麦茬地上走,我甚至都不好意思去看她那双脚,连她自己也常常把脚缩起来,不时斜睨着自己那些损坏了的趾甲。可她的脚却是纤小、漂亮的。

  “我丈夫到河谷边上打麦去了,”她说,“维克多·尼古拉耶维奇上外地去了……巴弗洛夫斯基又叫官府抓了起来,为了他逃避当兵,您记得巴弗洛夫斯基吗?”

  “记得。”我心不在焉地说。

  我俩都不作声,久久地眺望着淡蓝色的河谷、树林、沙滩和发出忧郁的召唤的远方。残阳还在烤灼着我俩,发黄了的长长的瓜藤像蛇一样纠结在一起,藤上结着圆圆的沉甸甸的西瓜。瓜也同样被太阳烤得发热了。

  “您干吗不把心里话讲给我听?”我开口讲道,“您何必要这样苦呢?您是爱我的。”

  她打了个寒噤,把脚缩了回去,闭上了眼睛;后来她把披到面颊上的头发吹开,露出一丝坚毅的微笑,说:

  “给我支烟。”

  我递给了她。她吸了两大口,呛得咳了起来,便把烟卷儿远远地掷掉,默默地沉思了一会儿。

  “我打一大早起就坐在这儿了,”她说,“连河谷边上的鸡也赶来啄西瓜吃……我不懂,你凭什么以为这儿闷得叫人犯愁呢。我可挺喜欢这儿,非常喜欢……”

  日落时,我走到了离这个田庄两俄里远的一处也是俯临河谷的地方,坐了下来,摘掉了帽子……透过泪水,我遥望着远方,恍恍惚惚看到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座南国燠热的城市,恍恍惚惚看到台地上的青色的黄昏和某个妇人的身姿;她和我所爱的那个姑娘已融合成为一个人,并且以她的神秘,以她那种少女般的忧郁充实了那个姑娘,而这种忧郁正是我在看瓜田的那个小巧的妇人的双眸中觉察到的……

  第79章 海男:青苔小巷中的情书

  收到生命中第一封情书,是在一个枯燥的寒假之中,情书不是从邮局飘然而来的,而是夹在一本发黄的书中,那本书好像是《青年近卫军》或者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我写情书的少年住在金官小镇的一条铺满石板小路、生长着青苔的小巷深处。

  我见得最多的青苔就是那条小巷深处脱颖而出的,疯狂生长的青苔大概有许多年的历史了。给我写情书的少年那一时期经常跟我交换书看,当一本本发黄的书籍在我手中传递时,书籍上还散发着另一个人的体温。

  而当我在书中发现一封叠成三角形的纸条时,情书仿佛是从云缝之中飘然而来的,他的呢喃之声偶然让我想到了保尔和冬妮亚的爱情。然而,我还是战栗着,那是青春生活中从未被撕开的战栗,当我展现那封信的时候,结果是一阵心跳的肃静,一页白色的纸在微风之中战栗着,同我青春的、微绿的、惊奇的战栗一样,它继续着那种肃静,但无论如何,我已经看到了那封信,这意味着我开始撕开了青春期的一种迷雾,我撕开了:刻画着一种心悸、惊喜的色彩。

  一封情书用可能的方式敞开着,一封20世纪70年代的发自一位少年的情书,飞速地驰过我所看见的山坡上的篱笆,被一个住在青苔小巷中的男孩倾慕着,被一个男孩那激动人心的钢笔字帖所笼罩着,我第一次想象那个男孩坐在窗口的身影,我第一次散着步,在寒风中经过了那片冬日的篱笆,然后独立地横跨过去的体会中有一种朦胧的幸福,仿佛有人在等候我。情书,第一封被我撕开的情书,我读了几乎有100遍,我的眼睛因炫目而荡漾着,一个写情书的男孩似乎把我引向一种美妙的舞步,然而,最终把我引向的却是那条生长着青苔的小巷。

  也许因为我饥渴,这种饥渴不是对情感的饥渴,那时候,情感还没有像疯狂的青苔一样从石板路上,从小巷中的墙壁上,从缝隙中疯狂地生长出来。我饥渴是因为交换在那个男孩和我手中的书籍,不知道什么神奇的魔力,书成为了我们彼此交往的借口,如果没有那封叠成三角形的情书,这样的交往是明朗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周国平毕淑敏徐志摩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