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文化与潜规则/道破天机_净素道人【完结】(77)

阅读记录

  通过官位进而占有财富、声望和地位,在传统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现象。“官场”本身就构成了孕育世家的摇篮。强大的官僚组织提供了一个比“乡里”更高级的政治角触空间——“官场”。在其中可以获得大得多的权势声望,可以调用更多政治资源,以更精致的方式寻求利益。乡里只有与“官场”建立联系以后,才有指望获得更大影响力。这种政治地位决定一切,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垄断,使得依靠封建国家权力机构,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层的世族地主的出现成为可能。

  “士大夫”兼有学者和官僚二重角色,“士林”与“官场”是部分整合在一起的,士林的动向必然随时对“官场”发生影响。

  专制皇权及其合法性和神圣性,是官僚政治的权威来源和观念支柱。

  法制法规是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命脉。

  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体制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而各种对皇权的制约是相对的,包括宰相的权力也是由皇帝赋予的。但是,皇帝与宰相在政治体制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国家机器的完善,不同时期的君、相权力的实际行使情况各不相同。君相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相互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真正得以确立和完善。在这种政治体制下,皇帝只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负责人。官僚机器对皇权的制约越来越大,原本属于皇帝侍从的人员成为了宰相之下制约皇权的官职。从国家政务的裁决到政务执行都有一套程序,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而直接发号施令、指挥政事。三省在制度上对皇权加以制约,以避免君主过于独裁造成的失误,是统治经验不断丰富、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是官僚政治发展成熟的必然要求。

  说到底,封建社会的官场就是关系场,就是一个个圈子网。从低到高,一个个圈子混上去,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以及重要关头贵人的关照。

  有天分的政客对人际关系是非常敏感的,他知道哪些人是将对自己的前途发生重大影响的贵人,他知道如何去靠近和赢得贵人的好感,他也知道如何在一个新的圈子中立足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能量。

  在政治格局中,要想不断地进步,除了上面要有通天的贵人以外,还要有效忠于自己的势力集团。这是一般情况下的通常道理。

  在任何政治利益集团中,一、二、三号等主要人物都要保持一个微妙的权力格局的平衡。这其中,二把手的角色是很困难的:他要臣服于一把手的权威之下,还要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干;太能干了遭忌,不行的话又保不住自己的位置,容易被下边的人取而代之。

  政治系统是一个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集团的平衡格局。所谓的治乱循环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君与臣、文官势力与军队势力、中央与地方、决策机构与执行部门、仕途新进与元老重臣、世家与寒门、整个宦官政治集团与社会其他阶层。。。。。。全部是微妙的力量平衡。当一方的势力过于强大,破坏了原有的游戏规则和平衡,就会引发局势的动荡;一些小的不均衡,会得到系统自身修复力量的修补,这是系统本身的生命力和弹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大一统又是历代统治者的首要政治理想和目标,那么就需要一个庞大有效的行政系统,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财税到军事,层层叠叠的机构设置,大大小小的官员,各种利益交织其中,各种力量盘根错节,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其内在的生命周期和惰性。当一个政治系统中既得利益集团逐渐沉淀其中,形成巨大的寄生于系统上的食利集团时,这个系统就会变得效率低下,逐渐偏离原来的目标和功能。当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已经不能完成自我纠偏时,大的动荡就不可避免了——反抗、暴动、造反等各种形式的革命就会爆发,外部力量会摧毁这个系统,并重新组建一个新的系统来行使必须的管理功能(古代政治的定位就是管理,没有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服务功能)。

  中国古代许多朝代的政治新政、变法与改革,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系统内部自发的自上而下的修复行为,是为了避免系统被颠覆所做的努力。一般来说,一个比较明智的统治者察觉到某种危机或者想有所作为,是新政和变法的首要条件。实际上,每一个开国皇帝多少都会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对前朝的弊病加以改革和变通,使新组建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这个时候,新皇帝的威望也比较高,又没有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这时候的新政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而且往往都成为改朝换代之后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新和变,就意味着对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和重新分配:有从中受益者,也有要做出牺牲和让步的——很少有人会主动地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那么他会选择反对和抵抗,至少是消极的不合作。更要命的是,这些既得利益者基本上盘踞在政治系统的重要岗位上,其既得利益基本上与其地位高度正相关,而他们的反对是所有改革碰到的第一困难。反对者众多,而且多是原来系统中的骨干力量,而改革派是少数,甚至是孤家寡人,在这样的力量对比前,改革派往往会陷入这样一种循环中:

52书库推荐浏览: 净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