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生的盛宴—莎士比亚戏剧_黄乔生【完结】(24)

阅读记录

  ----------------------- Page 56-----------------------

  悲 剧 悲剧在西方戏剧史上曾有过辉煌的时代,那就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根 据那时代的悲剧实绩总结出来的理论至今仍被视为经典。他认为,悲剧是对 一个完整的、伟大的、可能的行为的模仿;这种行为是被戏剧诗人表现出来 而不是叙述出来的;这种行为能够引起我们的恐怖和怜悯,通过这两种情绪 的渲泻,从而帮助我们平息心中的这两种激情。简单一些,从结局上来说, 与喜剧相反,悲剧总与流血和死亡相连,差不多的主要角色都要死去。 古希腊悲剧多强调命运的多舛以及人物之间的仇杀,往往闹成 “流血复 仇剧”。后世剧作家沿着这条路子走,一直到莎士比亚时代,这种观念还很 盛行。莎士比亚本人更多地受到古罗马戏剧家塞内加作品的影响,比较注重 表现人性中固有的弱点,剧中人物因这些弱点招致毁灭。 如果将莎士比亚的悲剧同他的历史剧、喜剧等摆在一起比较地看,它有 这样一些特点。第一,虽然剧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但真正的主人公却只有一 个或两个 (hero andJ/or heroin),而且,即使有两个人,悲剧也总是偏重 其中的一个。相应的,它应该描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单一的行为,它不能是一 个人的生平历史。从这个意义上,就排除了历史剧,虽然它们也可能有悲惨 的结局;第二,悲剧的故事情节的终端是主人公的死亡,而且这死亡必须由 这事件引起。人们在为莎剧归类的时候,将这作为一个主要标准,因此就将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归入喜剧类(悲喜剧),将《辛白林》归入传奇 剧类。此外悲剧故事应是描述主人公的生活的苦痛,这些苦痛要发生在他死 亡之前并导致他的死亡,如果主人公正在欢乐之时因意外事件突然死去就不 能算是悲剧故事;第三,主人公的痛苦和结局应该是异乎寻常的;第四,这 些痛苦和灾难要降临到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身上。莎士比亚悲剧的人物,大 都是身居高位的帝王将相,如哈姆莱特、李尔王、科利奥兰纳斯、安东尼等。 至少也应该是在某地有影响的人物如 《罗蜜欧与朱丽》中的两豪门成员,他 们之间的仇恨会波及当地民众的生活。而奥赛罗虽然原来是个平民,但后来 当了共和国军队的统帅。在人们心目中,这些人享受着荣华富贵,有高贵的 品质,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国家的福祉和安危。所以当这样的人物突然从高 位上跌到尘埃里,被毁灭,他的命运会更令人同情,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对 比意识,感受到命运的反复无常,害怕自己有同样的遭遇,从而达到亚里士 多德所说的净化怜悯与恐惧两种情绪的效果。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对比,我 们设想他描写一个人因为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因为一些自己的或他人的小过 失而死去,也许这可以被称为悲惨的,在几个世纪后的法国也被称作悲剧, 但莎士比亚不会这么写。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灾难性结局来自他们的行动, 而行动与他们的性格相一致。就是说,他们自己制造了后果。这是因为因自 身的弱点引起的悲剧更能引起人的怜悯。人物之间的冲突是必须的,但在莎 士比亚这里却不是唯一的。特别是在他成熟期的作品中,我们更不能简单地 将悲剧说成因某些集团间或某些人之间的冲突所致。譬如在 《哈姆莱特》中 国王与王子是死对头,他们之间的冲突是激烈的吸引人的,但比这更深刻更 激动人心的是王子本人内心的冲突:他的不可治愈的内心痛苦,造成他的迟 疑不决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加上外部冲突最终导致一个血流满地的悲惨结 局。主人公灵魂内种种矛盾的冲突纠结,在莎士比亚一些著名悲剧作品如《奥 赛罗》、 《麦克白》、《裘力斯·凯撒》等中都多多少少得到展现。

  ----------------------- Page 57-----------------------

  一般地说,悲剧主人公本质上是善良的,这样他之犯了过失导致毁灭, 才会引发我们的同情。因为他具有优秀的品质,我们也才会在这种同情中激 起心中善的东西。莎士比亚的悲剧绝不会令人意志消沉,俯首于专横的命运 和世间种种恶势力。他笔下的人物有时有可怕的激情,但绝不是卑微无聊的。 还是象鲁迅用简炼的语言概括的那样,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折毁了给 人看,我们在悲剧中看到生命的力量,人类的智慧之光,特别是他的高尚和 尊贵。那神秘的命运以及人间的多种形式的冲突将人们击垮、摧毁,使他们 经受无量的可怕的痛苦,然而他们受苦但崇高伟大的灵魂,正是人类希望之 所在。悲剧向我们渲染这种神秘感,向我们展示这种有价值的品质怎样被毁 灭的过程,带给我们的不是悲观、绝望,而是充满希望向命运抗争的决心和 勇气。

  ----------------------- Page 58-----------------------

  《罗蜜欧与朱丽叶》 ——爱与仇 《罗蜜欧与朱丽叶》大约写于1594或1595年,那正是莎士比亚戏剧创 作的繁盛期。在以往那些喜剧作品中,爱情得到热烈的赞美和温情的呵护, 在这出戏里,年轻男女的爱情更深更瑰丽,但结局却是双双殉情,留下一个 悲怆的故事,至今流传。主人公的名字已成为爱和情人的代名词。 悲剧的原由是意大利名城维洛那的两个富有家族的争斗。剧一开始,他 们两家人就在街头互相挑斗,闹得全城沸沸扬扬。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两家 的一对年轻人,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和蒙太古家的罗蜜欧在舞会上相遇, 一见钟情。爱与仇恨的碰撞开始了,他们自己也分明意识到这可怕的局面, 朱丽叶沉吟道: “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这场恋爱怕要种下祸根。”但 爱的巨大热量慢慢地将仇恨的冷冰融化。在花园阳台一场戏中,朱丽叶用炽 热的语言,借黑夜的遮掩倾吐内心的秘密,她的深沉的呼唤中透露出她内心 的不安、痛楚的思索和爱的勇气: 罗蜜欧啊,罗蜜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 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宣誓作我的 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 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啊,换一个姓名吧! 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 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蜜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 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你的名字吧,我愿意 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有了这发自内心的倾诉,别的什么话都不用说了,封建家族仇恨的愚蠢 和无聊也就不言自明。 但仇恨仍在盲目地加深。罗蜜欧在一次殴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兄提尔 伯特。罗蜜欧本来是清醒的,他敢于参加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不顾世仇偏见, 深深地爱上朱丽叶并与她结婚,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人。他杀死提尔伯特实 出不得已,因为提尔伯特先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茂丘西奥,又向他挑衅。他因 为谋杀的罪行被逐出维洛那。日益恶化的仇恨给他们的爱情施加了更大的压 力。 朱丽叶在听说这场决斗的结果是亲人被杀,爱人被逐时,万分悲痛。她 的心理变化十分复杂。先是恨罗蜜欧,但她使用的咒骂的字眼却是 “美丽的 暴君”、“天使般的魔鬼”、“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等,分明是爱恨交织。 当她知道了事件的真象时,爱情占了上风,仇恨随之冰释,为堂兄提尔伯特 之死而流的伤心的眼泪化作为丈夫虽被逐但还活着而流出的高兴的眼泪。 法律的威严逼他们分离。封建家长的专横又雪上加霜。朱丽叶的父亲要 她嫁给青年贵族帕里斯。朱丽叶忠实于自己的爱情,断然拒绝。面对父母无 情的催逼,这位经历过痛苦磨炼的女子沉着冷静,借口去教堂忏悔 ,向曾为 她和罗窜欧主持婚礼的劳伦斯神父求助。神父给她一种安眠药,吃下去可以 假死,在坟墓里躺上一段时间,逃过这场包办婚姻。朱丽叶勇敢地吞下药丸, 使父亲的计划落空。但不幸的是,远在外地的罗蜜欧听到爱人死去的消息,

52书库推荐浏览: 黄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