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菩提_林清玄【完结】(8)

阅读记录

  陈健民居士对念佛的两个开示,给我很大的启发:

  一是不要一边念佛一边想带业往生,因为带业往生是权宜之说,是古往为了鼓励行人增加信心的话,有一些人误认为不怕造业,只要念佛就能带业往生,实在违背了祖师开导的苦心。修净土的人至少要守戒,并念佛到心不乱才有把握,因此要多推广消业往生,不要依赖带业往生的观念。二是修净土的人常误认为很容易,只要靠佛力就行了,往往忽略自己的努力,这是净土行者最大的流弊,弥陀经说:"释迦牟尼佛,行此难事,……能为甚难希有之事,……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quot;佛都说很难,我们也不应看得太容易。所以净土行人要有深切的信愿和笃行,也一样要从体证无我空性入手。

  这两点观点很能破除现在一般修净土的误见。

  他说修行的人要时时提醒自己:"每夜入眠,自己反省。苟令明朝不再起床,是否有何事件挂念在心?有之,明日即当解决,或非一日所能解决之事,则当以法自勉。"

  修行真是一条长远的路,思及当代的许多大德上师都离我们而去,令人怃然而叹,陈健民居士说的:"余有舌未癣,有心未癣也。"真能激励我们奋发,使我们在苦难里也有坚实的勇气与信心。

  他早年有偈云:

  回到童心似少年,

  世人传说已疯癫;

  言语彼此都无味,

  面目相看两可怜。

  这是修行者的自况,却也是人生的实相,修行者欣净土之乐、厌娑婆之苦,因了解苦集灭道而认识常乐我净;一般人欣乐欲望泥沼,因误认欲苦为快乐而随业沉迷、常乐于浊;这样对看的两人,当然都觉得对方可怜了。

  我读这首偈心有所感,想起那曾在林下水边三十几年的修行者的背影,想到从前读他的法界大定诗,心中的欢涌喜悦;想到这使"蒲团七穿、草荐十易"的伟大修行者;想到他一生不受财物供养、不化缘、不受宴请、不受礼拜、不浏览名胜、不结交权贵、不收门徒的高明人格;想到他教人诚实、老实、切实、真实四层密密念佛的婆心苦口;想到他教人欲学菩萨,要先嫌三大阿僧祗劫太长,应有意缩短,早得度尽众生,因此要兼学密法的心切;想到他祈愿世界永久和平的悲愿……

  这样的难遇之人,竟,驾虹走了!

  诸法实尔,皆自念生

  《大智度论》里有一个故事:

  有兄弟三人,老大听说毗耶离国有一个女人,名叫庵罗婆利,非常美丽、有风韵,心里就起了淫念,甚至在白天都想着她。

  老二听说在舍婆提国有一个叫须蔓那的女人,美色超胜,端正无比,心里也起了淫念,日夜都思念她。

  老三听说王舍城有一个叫优钵罗磐那的女人,艳丽姿容罕有其匹,心里也起了淫念,茶饭不思地想着她。

  三兄弟由于昼夜专念、染着于心,便在梦中和远分的三国的想象中的女人发生关系,醒来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觉悟:"她也不来,我也不去,竟然在梦中发生这种事,像真的一样,是不是一切诸法都是梦呢?"

  于是,一起去请教 陀婆罗菩萨,菩萨说:"诸法实尔,皆自念生。"是说一切法真的像三兄弟所问的一样,是由心念而生,像真的一样,却不是真的。

  菩萨并为三兄弟方便说法,他们因此进入不退地菩萨的阶位。

  把一切当成真的人,哪里知道梦里还有梦?而梦里的真实和逝去岁月的真实、乃至每一个念头的真实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般若经》说:“复次善勇猛!如人梦中说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说梦境自性总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

  昨夜梦中的一场雪是那样洁白,刺伤了我的眼睛,今早起来却看到了乌云蔽空,雨,正一滴一滴的自屋檐落下。

  青年时像血一样殷红,使我们溅泪的往事,偶尔也会蹑足来到梦里来,颜色与声音还清明如昔。

  什么是梦?什么不是梦呢?

  波萝蜜

  众生的心

  众生的心,清楚时就散乱了。

  菩萨的心,在散乱中更清楚。

  众生的心,静下来就睡着了。

  菩萨的心,在睡着时犹沉静。

  散乱的心如风中之烛,动摇不定,不能起用。

  静下来就睡着的心如河水封冻,见不到水里的游鱼。

  蜡烛的心

  "这蜡烛还有油,怎么就熄掉了。"孩子说。

  "蜡烛的心烧完了,当然就熄了。"爸爸说。

  "没有心的蜡烛不会烧,没有心的人呢?"孩子说。

  "没有心的人与没有心的蜡烛一样,不能照亮别人。"爸爸说。

  觉醒的滋味

  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

  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定也美。

  爬山回家以后,洗个热水澡,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觉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

  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感到欢乐真好,欢乐时也觉得哀愁有一种觉醒的滋味。

  觉醒的滋味随时都在,就像阳光每天都来。今天过北宜公路看到灿烂的樱花开了,但满地都是冥纸,那红色的樱花看起来就像血一样惊心。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