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菩提_林清玄【完结】(10)

阅读记录

  二大庄严

  当我们看见一朵花开启,那是庄严。

  当我们看到一枝草挺立,那也是庄严。

  智慧从黑暗中开悟,犹如晨曦中的花开。

  定力在波动中不失,仿佛风雨中不倒的青草。

  有动人之美的是智慧,这是“第一义庄严”。

  不随恶境波折的是福德,这是“形相庄严”。

  大般涅磐经说:“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

  菩萨之庄严,那是由于世界本来如是庄严。

  三清净

  释迦牟尼佛指着大地,大地全部变成紫金色,他对弟子们说:“心净,则国土净。”

  ---我的世界本来就这样清净,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清净”有心、身、相三种,对于这个世界不生染心、瞋心、骄慢心、悭贪心、邪见心,是“心清静”。

  心清静了,能常得化生,不再轮回,叫“身清净”。

  身心清静了,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清净的世界,这是“相清净”。

  看曦光中的树,翠绿如斯,感到就与自心的清净无异。

  四不思议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发现,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是太有限了,就是一朵黄花从田野中开放,它所依凭的力量,人也不能完全了解。

  所以,佛说,这世上有四件事是人不可思议的,众生的生死不可思议,世界的生成及始终不可思议,龙的意念不可思议,佛的清净境界不可思议。

  既然一切都不可思议,让我们路过田园时仔细的欣赏一朵花吧!让我们在静寂的夜里不要思议,回观自己的心吧!

  五色五智

  从前在印度,僧团不得以青、黄、赤、白、黑五色制成法衣,认为这五种颜色是华美之色,是庄严极乐净土的颜色。

  五色是法界体性、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等五种智慧的象征、也是信、进、念、定、慧五种力量的代表。

  到了中国,又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结合,与地、水、火、风、空五大相通,成为宇宙的根本元素。

  每一种颜色都是伟大的,因此树上一粒鲜红的李子中,也有大化的奥秘.

  六窗一猿

  释迦牟尼佛拿起桌上的一条宝花巾,打六个结,对弟子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同一本性,因妄相而有六种不同。

  这就好像一个房子里有一只猿猴,从六个不同的窗子看进去,仿佛是六只猴子,其实只有一只。

  很多人在某一个特别的时空都会看到那只猴子,但是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跳窗进去,抓住那只猴子。

  抓住猴子再从窗子看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七情六欲

  凡人说的七情六欲,是从佛经来的。

  喜、怒、哀、乐、爱、恶、欲是"七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色欲、形貌、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叫做“六欲”,是凡夫对异性具有的六种欲望。

  七情六欲原无好坏,沉沦了就堕落,清净了就超越。

  可惜沉沦者众,清净者寡。

  八功德水

  佛经里,把很好很好的水叫做“八功德水”。

  是说水具有八种功德、八种殊胜:

  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善根。

  包围着须弥山的七内海,还有佛净土的水都是八功德水。

  其实,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也有这样的水,今天路过犹澄明的澎湖内海就有这样的感慨:许多地方没有八功德水,那是因为当地的人没有功德了。

  一个地方的水开始污染,表示人心已先污染了。

  九品莲台

  《观无量寿经》里说到,人如果求生净土,死后会依其善根因缘去往生净土,净土分为九品,人则从莲花里化生。

  人从莲花里化生出,想起来就令人感动,可是莲花那么柔软,要多么柔软的人才能安住呢?

  在这波动烦恼的人间,有时觉得能住在草树围绕的茅屋,心中没有烦恼,就是净土了。

  十界一念

  佛法里把世界分成十界: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前六界是凡夫的迷界,后四界是圣者的悟界,所以称为“六凡四圣”。

  十界看来很遥远,其实很近,“十界一心平等”,“十界互具”,“十界一念”。

  所以说人身难得,生而为人是珍贵的,因为十界都在我们的心中,偶尔抬眼看人间,总是看到悲喜的演出,这时就会想:超凡入圣吧!可是看到苦难不能解救,就会想:超圣入凡吧!

  十一面观音

  以观世音菩萨的形相,看了最令人心惊的是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有十一张脸,顶上的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而生慈悲心,大慈与乐。左三面瞋面,见恶众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暴出,见净业者发赞叹,劝进佛道。最后一面大笑,是见到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使其改恶向善。

  十一面观音其实是人间相的总和,令人深思,其慈如山,其悲似海,而他的生气与爆笑,何尝不是深刻的示现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