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种只是粗略的概括,实际行起令来,还有很多额外花样,而且“律令”“骰盘令”和“抛打令”这几种还往往混合在一起行。另外,唐朝人发明创造了很多专门用来行令劝酒的有爱小器具,这些器具用起来也会增加很多欢乐情调。
比如说您参加了一场酒宴,而且被推举为“席纠”也就是“律录事”。大家问您想行个什么令啊,您正不知道怎么决定好呢,主人家鉴貌辨色,命令下人拿上一套“论语玉烛”银酒筹器[注7]来。
就见一具高30多厘米的华丽金银器被放到您面前的桌案上,整体形状是一只乌龟背上驮着像蜡烛的粗筒,筒里放了20~50支银酒令筹。筒壁长方框内,双勾线刻“论语玉烛”四个楷书大字。全器錾刻鱼子、缠枝卷叶、菊花、流云、龙、凤及鸿雁各种纹饰,纹饰鎏金,光彩耀目。
您试着从烛筒里抽出一根银筹签子来看,上面刻有楷书并鎏金的令辞,上半段采自《论语》的语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体内容。这就是用来决定饮酒规则的“酒筹”了。
这套“筹”可以衍生出多种不同用法,您呢,还是采用最简单的一种吧:直接抽,按上面写的令辞依次走。
抽筹之前,您要自己先喝一杯“令酒”,然后伸手随便拿出一根,念上面写的字:
“乘肥马,衣轻裘——衣服鲜好,处十分。”
满座哗然大笑。这上半句“乘肥马,衣轻裘”是摘取的《论语》原句,下半句则是根据文义编出来的游戏规则,“衣服鲜好”也就是今天打扮得最漂亮的人,要“处罚”他(她)喝一整杯酒。“十分”就是整杯的意思,“五分”是半杯,以此类推,最多的会让喝“四十分”也就是四杯。
在座者吵嚷一阵,公推一个爱打扮的倒霉蛋出来接受了罚酒。此人喝完以后,就轮到他来抽筹了。下人把酒器拿过去,他捋袖子拿一根出来,念:“出门如见大宾——劝主人五分。”
又是一阵欢笑,上句仍是《论语》原句,下句是要抽签者拿杯子过去“劝”今天的酒宴主人喝半杯。主人喝完,由他再抽一筹:“割鸡焉用牛刀——劝律录事七分。”
得,这是冲着您来了。没说的,端起酒杯喝上大半杯吧。接下来您再抽一根:“敏于事而慎于言——放。”
“放”的意思是这一次把大家都“放过”了,不用喝酒。那么下一个抽筹的是谁,可能就需要掷骰子决定了。就这样,筹骰叮当,笑语喧哗,夜色渐沉,而酒席上的欢笑一浪高过一浪,甚至通宵达旦至天明。
“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快报年纪,今天席上谁最年少,罚他喝半杯!”
“择其善者而从之——大器四十分!谁酒量最大?罚他喝四杯!”
“学而不及,犹恐失之——自饮七分!哈哈,这个就你自作自受吧,快喝酒!”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恭默处七分!谁进门以来还没说过话?罚酒罚酒!”
······
* * *
此篇拓展阅读,酒筹文辞录如下:
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说)乎。上客五分。
巧言令色,鲜矣人(仁)。自饮五分。
爱众,而亲人(仁)。劝意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请人伴十分。
君子不重则不威。劝官高处十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放。
敏于事而慎于言。放。
贫儿(而)无[谄],富儿(而)无娇(骄)。任劝两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官上高处十分。
管仲之器小哉。放。
择不处人(仁),焉得智(知)。上下各五分。
未曾(不能)以礼让为国乎。好争令处五分。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恭默处七分。
朋友数斯疏矣。劝主人五分。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自饮十分。
闻一[以]知十。劝玉烛录事五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律事五分。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请许两人伴。
乘肥马,衣轻裘。衣服鲜好处十分。
与尔邻里乡党乎。上下各七分。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劝大户十分。
一箪食,一瓢饮。自酌五分。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上主人五分。
择其善者而从之。大器四十分。
苟有过,人必知之。新放盏处五分。
不在其位,不谋其正(政)。录事五分。
学而(如)不及,犹恐失之。自饮七分。
子罕言利与命与人(仁)。放。
吾少也贱,固(故)多能鄙事。录事十分。
瞻之在前,忽然(焉)在后。来迟处五分。
君子居之。何漏(陋)之有。自饮十分。
后生可畏,少年处五分。
食不[厌]精。劝主人五分。
唯酒无量不及乱。大户十分。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任劝意到。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坐劝十分。
出门如见大宾。劝主人五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
52书库推荐浏览: 森林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