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制墨技术发展很快的时期,从魏晋时出现的用漆烟、松煤制成的“墨丸”,在唐朝逐渐普及和定型。用松烟和胶汁调制而成的各种形状的固体墨锭,质量越来越精良,像祖敏、李阳冰、奚超、奚廷珪等名家制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都是上送皇室使用的贡品。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锭长11.4厘米的圆柱形墨锭,上书“松心真”三字楷书,历经一千多年都没散碎,是目前所见的最早墨锭实物。您如果用功读书,将来考上进士做了官,就不愁用不上好墨了。而那时候配合墨锭使用的砚台,当然也会更加高级精美。
唐朝的高级砚台也有好多种形制,说说当时最流行的两种。
一种叫“箕斗砚”。顾名思义,这种砚台的形状就像个簸箕,以长方形为主,底部倾斜,便于汇聚磨出的墨汁。据说这种砚开始时很多是取用汉魏晋古建筑,比如曹操“铜雀台”上的旧瓦片磨改加制成的。那些瓦片制造时“澄泥以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注35](用织物过滤澄清泥沙,加入核桃油反复捶揉黏土制陶),工艺十分精良,所以用这些瓦片改制的砚台(唐朝前期直接叫“砚瓦”)“贮水数日不燥”,深受喜爱。到唐中期以后,砚匠们直接采用“澄泥法”来做砚,这也是后世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的来历。
另一种著名唐砚叫“辟雍砚”。“辟雍”是古代典籍里的一种特殊形制建筑,一般用作高等学校,特点是房屋外面被一道有水的环形沟渠围绕住。“辟雍砚”的样子也符合这个特点,多为陶瓷质,圆形,砚面凸起,砚面与砚壁之间形成一圈环形砚池,在砚面上磨出的墨汁就是流进砚池里储存起来的,供您写字时伸笔蘸用。这种砚从南北朝到初唐时很盛行,因为“辟雍”是全国最高等的学府,那么这种砚除了实用价值以外,还含有祝愿使用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早日考进大学做官的心意。
有了砚台,有了墨,也不能干磨啊,磨墨的时候还得往砚台上加水才行。
普通人家没钱瞎讲究,用只缺口饭碗盛半碗水放桌面上供磨墨用,也能过活。如果是手里稍有几个钱的文人想追究点情调,唐朝市面上各种等级档次的“水盂、水注”也是花样繁多。
“水盂”其实就是陶瓷小水罐,常见的口径一般在3厘米左右,高在6厘米以下,褐色釉和绿色釉是主流,一般都有扁圆的大肚子和收口或细脖子,有梅瓣、葵瓣、石榴、圆筒等多种式样,以彩条、散点、彩斑、草叶等纹彩装饰。“水注”跟水盂的样子相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有引水用的“流”,是往砚台里倒水的陶瓷杯壶,可以做成龙、凤、狮、虎、象、鸭、狗等多种形状。
既然讲究了,那就成行成套吧。如果书桌上有口小腹大的陶瓷水盂,那么可能还有另一种陶瓷水器,是口大肚子小的碗状物,这是唐朝刚开始出现的新时尚“笔洗”。写完今天的功课,把毛笔伸进“笔洗”的水里涮一涮,把墨洗掉,有利于保护笔锋,唐朝的文人们很流行这种做法,刚才出过场的白居易就有“每一诗成,辄洗其笔”的习惯。唐朝的笔洗大多是算珠形,青釉装饰有彩斑、花卉、联珠等纹饰,其规格口径从8厘米到30厘米以上的都有。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桌上这些陶瓷罐的形状——口小肚子大的是用来往砚里倒水研墨的,口大肚子小的是用来洗笔的,可别弄混了又惹人笑话。
以上说的这几样都是用来侍候笔墨砚的,下面来说您书房里的纸。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纸在唐朝可不是什么便宜的能随便糟践的东西,在大多数人家看来,供孩子读书的全部花费里,“买纸”占了很大比重。普通的一百张白纸就要卖60文钱(相当于现代的60元人民币),更精良的“硬黄纸”可能一张就要3文钱呢!晚唐时传说中名妓薛涛用花草染色制出的彩色笺纸,以及当时的“宣纸”非常有名,这些不易得到的名贵纸就先不说了。
唐朝市面上常见的纸张,主要是麻、藤、楮三种原料制成的,著名产地有益州(现在的四川)、扬州、剡溪等。这些纸张买来送进您书房的时候,一般会裁成大小基本一致的长方形,摞成一沓放在案头或书架上,您写字的时候也是一张一张地取用和书写。如果您文思如泉涌,一口气写了长篇大论十几页的文章,然后想送给别人看,散着送一沓纸过去也行,但更正式恭敬的做法是把这一张张纸粘连起来,做成我们上面说过的“卷子”,再好好装潢一下外表,拿出去才比较像样子。
写太长文章还有个麻烦之处是写好的纸张散放在桌面上,容易被风吹走或者卷乱什么的,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文具——“镇纸”。唐朝已经出现了这种东西,有用铜铁等金属做的,像一对带把手的大长尺子;也有用陶瓷做的,大多是动物造型,即在一矩形、方形和圆形的瓷板上,或立或蹲或卧一只动物,如瑞兽、狮、象、虎、马、羊、狗、蛙、鸡等;也有因势将动物底部做成平底的,如龟形镇。唐人爱狮,最为常见的是狮形镇,以蹲狮卧狮为多。
好了,笔墨纸砚及其附属文具基本全了,您就好好地在自己书房里用心攻读典籍准备考试做官吧。学而优则仕,等您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我们再来给您介绍步入官场之后,即将面临的其他考验。
52书库推荐浏览: 森林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