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菩提_林清玄【完结】(23)

阅读记录

  我很喜欢这则寓言,因为它有极丰富的象征,它告诉我们,一件事物总可以两面来看,如果只看一面往往看不见真实的面貌,因此,自我观点的争执是毫无意义的。进一步的说,这世界本来就有相对的两面,欢乐有多少,忧患就有多少;恨有多切,爱就有多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我们要找到身心的平衡点,就要先认识这是个相对的世界。

  人的一生,说穿了,就是相对世界追逐与改变的历程,我们通常会在主客、人我、是非、知见、言语、动静中沉浮而不自知,凡是合乎自己所设定的标准时,就会感到欢愉幸福,不合乎我们的标准时,就会感到忧恼悲苦,这个世界之所以扰攘不安,就是由于人人的标准都不同。而人之沉于忧欢的漩涡,则是因为我们过度地依赖感觉,感觉乃是变换不定的、随外在转换的东西,使人都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变换悲喜是。

  把人生的历程拉长来看,忧欢是生命中一体的两面,它们即使不同时现起,也总是相伴而行。

  佛经里就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两位仙女,一位人见人爱,美丽无比,名字叫做“功德天”,另一位人见人恶,丑陋至极,名字叫“黑暗天”。当功德天去敲别人的门时,总是受到热烈招待,希望她能永远在家里做客,可是往往只住很短暂的时间,丑陋的黑暗天就接着来敲门,主人当然拒绝她走进家门一步。

  这时候,功德天与黑暗天就会告诉那家的主人:“我们是同胞姊妹,向来是形影不离的,如果要赶走妹妹,姊姊也不能单独留下来;如果要留下功德天,就必须让黑暗天也进门做客。”

  愚蠢的主人就会把姊妹都留下来,他们为了享受功德,宁可承受黑暗。有智慧的主人则会把两姊妹都送走,宁可过恬淡的生活。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意味的寓言,它启示我们,有智慧的人"无求",他知道人生的忧欢都只是客人而已,并非生命的本体,唯有不执著于功德的人,才不会有黑暗的侵扰----也唯有不追求欢乐的人,才不会落入忧苦的泥沼。

  忧欢时常联手,这是生活里最无可奈何的景况,期许自己不被感觉所侵蚀的人,只有从超越感官的性灵入手。

  有一次,我到一间寺庙去游玩,看到庙前树上挂着的木板上写着:

  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

  人情淡始长。

  安、定、静、淡应该是对治感官波动、悲喜冲击的好方法,可是在现实里并不容易做到。不过,对一个追求智慧的人,他必须知道,幸福的感受与人的心情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时候,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反而能有深刻悠长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在真实相爱的情侣之间,一朵五块钱玫瑰花的价值,不比一粒五克拉的钻石逊色。

  有一首流行甚广的民谣"茶山情歌"里有这样几句:

  茶也青哟,

  水也清哟,

  清水烧茶,

  献给心上的人,

  情人上山你停一停,

  喝口清茶,

  表表我的心!

  我每次听到这首歌,就深受感动,这原是采茶少女所唱的情歌,用青茶与清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是平常又非凡的表白。一个人的情感若能青翠如寒山雾气中的茶,清澈若山谷溪涧的水,确实是值得珍惜,可以像珍宝一样拿出来奉献的。

  一杯清茶也可以如是缠绵,使人对爱情有更清净的向往,在爱恨炽烈的现代人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然而,我们若要了解真爱,并进入人生更深刻的本质,就非使心情如茶般青翠、水样清明不可,可叹的是,现代人喝惯了浓烈的忧欢之酒,愈来愈少人懂得茶青水清的滋味了。

  我国明朝时代,有一首山歌,和茶山情歌可以前后辉映: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心知,

  心知接了颠倒看,

  横也丝来竖也丝,

  这般心事有谁知?

  一条白色的手帕,就能够如此丝缕牵缠,这种超乎言语的情意,现在也很少人知了。

  情爱,算是人间最浓烈的感觉了,若能存心如清茶、如素帕,那么不论得失,情意也不至于完全失去,自然也不会反目成仇,转爱成恨了。只是即使淡如清茶还是忧欢的波澜,不能有清净的究竟,历史上的禅师以观心、治心、直心的方法来超越,使人能高高地站在忧欢之上,我们来看两个公案,可以让我们从清茶、素帕再进一步,走入"高高山顶立,深深诲底行"的世界。

  有一位名叫玄机的尼师去参访雪峰禅师,禅师问说:"什么处来?"

  曰:"大日山来。"

  师曰:"日出也未?"

  曰:"若出,则熔却雪峰。"

  师曰:“汝名什么?”

  曰:“玄机。”

  师曰:"日织多少?"

  曰:"寸丝不挂。"

  雪峰听了默然不语,玄机十分得意礼拜而退,才走了三步,雪峰禅师说:"你的袈裟角拖到地上了!"玄机回头看自己的袈裟,雪峰说:"好一个寸丝不挂!"

  这是多么机敏的谈话,玄机尼师的寸丝不挂立即被雪峰禅师勘破。这个公案使我们知道从"清茶素帕"到"寸丝不挂"之间是多么遥远的路途。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