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嘉所言只是对现实恐惧的逃避。“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这句则是点名自己不愿为功名所累,妄图超脱现实却苦苦不得的愁苦。
而他更为悲观绝望的是在他的另一首七律《病中书事》所述: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惟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途侵。
这首词直指当时李从嘉害病不得,愁苦郁郁,难以自己。“月照静居惟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居住之所只听得捣药声,门前只有家禽相伴,这种寂寞哀愁不是寻常人所能理解的,李从嘉当时人生都是灰暗的。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途侵。”从嘉孤苦寂寞、写词无人能懂,这种不被理解的苦痛更是难以言说,纠缠着询问太医和小婢搭讪,又只能谈论关于苦药的事,此间滋味,比喝下苦药更难受,从嘉的心更加愁苦了。
李弘翼见着弟弟所作的词,心里安心了些,得到些安慰,可还是不肯对李从嘉彻底放心。
“从嘉,待你身子好,同哥哥一道打猎去!?”李弘翼见从嘉气色稍微有些改善,便拉起李从嘉去打猎,想要试试这兄弟的身手。
“大哥真是开玩笑,我这身子骨,哪里经受得起打猎的,不行!”从嘉想起李景遂死在球场上,心里忽然很是害怕自己一不小心也死在围场之上,那可真太不值得也太危险了。
“二弟何必退却呢,有大哥在呢!”李弘翼不轻饶李从嘉,“跟大哥一起去!”
李从嘉不得不从,结果这次狩猎终于让李弘翼放了心。李从嘉涉猎,莫说打猎了,就连弓都拉不好,更比提骑射了。
李弘翼非常满意这次试探,渐渐地对李从嘉宽了心。李从嘉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不敢再过问政事,倒也渐渐地放宽了心。
我们分析这段时间,依旧能感受到这段时间李从嘉性格的巨大转变,他人生观的改变。很多建功立业的帝王都是在猜忌和排挤中迅速成长的,最典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屡屡受到太子李建成猜忌,最后反戈一击,玄武门兵变后成为一代伟大明君;也有不少流芳千古的帝王也是在隐忍和韬晦之中渐渐崭露头角并有一番大作为的,最典型的是汉武帝,汉武帝当政后处处受着窦太皇太后的干扰,终于在太皇太后死后开始大展手脚,成为雄才大略的君主。
李从嘉却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汲取精华,奋发向上,反而失了锐气,变得安于现状。
从这点出发,李从嘉性格形成应该和当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当时佛教盛行,佛教主张隐忍主张超脱,李从嘉这个时候渐渐接受了这种思想,由被动上的漠视政治转为主动漠视政治。
另一个原因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解释,习惯成自然。隐忍韬晦毕竟是件痛苦的事情,要像越王勾践那样做一个苦心人,卧薪尝胆二十年然后再消灭吴国,一雪前耻也是需要定力和耐力的。从嘉在忍耐中,开始适应自己所处的生活,久而久之也习惯了,作为将要成为帝王的人,他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嗅觉也在一点点的丧失。
从这一点上看,李弘翼对李从嘉的猜忌和打压对他巩固自己太子之位是十分有利的,但这种威慑对李从嘉,以至于整个南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场灾难!
它摧毁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也摧毁了一个人执掌天下的雄心。如若这人日后成为执掌江山者,这江山好似落入柔弱的兔子之手,很快会变得岌岌可危。
李从嘉便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乐享其成,开始舒畅地过起自己的“隐士生活”!
一、 名士潇洒
(1)词画音律皆上品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李从嘉将这句话作为自己隐士生活的标杆,要像巢父许由那样远离尘世,要学伯夷叔齐那样高山流水。他自号钟隐,别号钟山隐士、钟峰隐居、莲峰居士、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等,他以隐士自居自号,与钟山为居,莲花为嬉。
最初的生活依旧不顺利的,这样的心迹在在《秋莺》一诗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他借写秋莺独游,抒发自己对归隐的担忧、犹豫、迷茫: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嫩绿百层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他流连山水,爱美景爱江山如画。他为卫贤《春江钓叟图》题字时,心也飘忽了,那不正是他憧憬的生活吗?驾一叶扁舟,山水如画,人在画中游。披蓑笠,持钓竿,在烟雨蒙蒙中,天地为家,不需归去。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这是怎样的美丽,李从嘉的词就数这句最俏皮了。浪花卷起千堆雪,桃李本是无意,却迎来“一队春”,这个“队”字,写的就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一样讨喜,真是用的巧!
52书库推荐浏览: 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