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犹是昔人非—李煜_汉滴【完结】(13)

阅读记录

  后来承晏颇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百年相传纹破碎,仿佛尚见蛟龙背。

  电光烛天星斗昏,雨痕倒海风雷晦。

  却忆当年清暑殿,黄门侍立才人见。

  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拭红丝砚。

  同时书画三万轴,二徐小篆徐熙竹。

  御题四绝海内传,秘府毫芒惜如玉。

  君不见建隆天子开国初,曹公受诏行扫除。

  王侯旧物人今得,更写西天贝叶书。

  我们再说说南唐“天下之冠”之一的澄心堂纸。在澄心堂纸出现前,当时文人官仕多用后蜀盛产的“薛涛笺”。“薛涛笺”由唐末女诗人薛涛创制得名,可分“浣花笺”和“松花笺”。“浣花笺”颜色素雅,而“松花笺”色彩斑斓,李商隐有诗赞“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

  说到澄心堂纸的流传和推广,李从嘉功不可没。正是在他的治理和督令下,歙州辖境内的黟县造纸借鉴蜀地的经验,革新宣纸制作工艺,研制出“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这种纸即大名鼎鼎的澄心堂纸!李从嘉钦定该纸为宫廷书画用纸,并经由他命名,将这种纸定名为“澄心堂纸”!

  诗人梅尧臣对澄心堂纸珍惜如命,澄心堂纸盛时他为其歌,衰时为其他。李从嘉为澄心堂纸命名时,他作诗曰:“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当李从嘉投降,南唐灭亡,澄心堂纸遭此不平时,他又哀叹,“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漫堆闲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正是由于梅尧臣这样执着坚韧的文人存在,才使得澄心堂纸没有随着南唐命运跌宕而破灭。当时欧阳修也赋诗夸张澄心堂纸:“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矣零落埋黄埃。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谁知哉!”苏轼诗云:“诗老囊空一不留,一番曾作百金收。”

  因为有名家大儒的追捧推崇,澄心堂纸得以流传,经久不衰。对于从嘉来说,这也是令他欣慰的。

  南唐还有一宝,叫龙尾石砚,或泛称歙砚。苏轼大文豪写了不少赞美龙尾砚的诗篇: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钟王砚不知。

  苏轼晚年,曾将一方跟随他多年的龙尾砚赠与“小东坡”,并作歌《龙尾石砚寄犹子远》,再次表达他对龙尾砚由衷的喜爱。

  皎皎穿云月,青青出水荷。

  文章工点黝,忠义老研磨。

  伟节何须怒,宽饶要少和。

  吾衰此无用,寄与小东坡。

  歙砚细韧温润,光华可触,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声,被喻为墨中“和氏璧”。

  李从嘉对于龙尾石砚的喜欢可以说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封李少微为砚务官,令其继续选龙尾石砚,制佳品,供他把玩赏阅。当时为了挖掘问题,歙砚砚石深藏溪底,开采困难,从嘉便下诏将溪水截流改道,方便采掘,以保证砚石供应。

  关于他和砚山的传说,更是将从嘉对于龙尾石砚的痴迷神化!在今天看来,还是很震惊的!

  砚台砚台,即使再有钱有势的人,也是用砚台,改不了本质。而李从嘉,他用的是砚山!

  他不知以何种途径何种方式,得到了一座世间独有也是历史罕见的宝石砚山。这座砚山,径长不过咫尺,正侧错落着手指大小的三十六座奇峰,两侧丘陵起伏,中间则是高原舒缓,凿成小池,旁有光晕闪烁,漂浮不定,宛如龙灯起舞。与其说这是一方砚台,还不如说这是一方砚山,依山傍水,斗转星移。李从嘉对着-这新凿的砚山久久不语,待回神了才知道,这以后便是他的砚山后,他给每一山峰取一个温暖而好听又不失典雅俊秀的名字:华盖峰、月岩、翠峦、方坛、玉笋、上洞、下洞、龙池等多处胜境。

  关于这砚山的命运,从嘉心口大宝贝命运的流转,说来也颇有意思。从几首诗中就可窥知大致。

  南唐亡国之后,这座无价之宝的砚山,散失到江南民间,转手多人,数易其主,先为北宋名画家宝晋斋主人米芾所得。不久,砚山被朝廷索入禁中,藏于万岁洞之砚阁。米芾失去砚山,异常惋惜,朝夕怀石,笔想成图并赋诗云:

  砚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

  惟有玉蟾蜍,向余频泪滴。

  北宋亡后,砚山相继为戴觉民及族人所得。南宋宰相贾似道图谋强取豪夺,未能如愿。屡经战乱,至元代,砚山仍为戴氏后人所藏。直到清代,还能找到砚山流传的痕迹,诗人王士祯在朱彝尊府内曾见砚山,想起昔日米芾的咏叹诗,不由叹息:

  南唐宝石劫灰余,能与幽人伴著书。

  青峭数峰无恙在,不须泪滴玉蟾蜍。

  对砚情有独钟的从嘉,心血来潮诗兴大发之时,也做诗歌咏过他心爱的砚台。

  从嘉案侧有一只铜铸鎏金的蟾蜍形砚滴,他极其喜欢。他望着那金光灿灿的铜蟾蜍,他鼓鼓的身子和光滑的触感令他心神激荡,他玩心打起,拿起刻刀便在蟾蜍四足和腹部,用篆书刻上一首《砚滴铭》: 舍月窟,伏几。

52书库推荐浏览: 汉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