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着这些就有些没劲。我知道其实我难过的是我自己,因为,这种一眼能望到退休的无趣常态其实笼罩了多数人的归途。作为单位里的小角色,我们属于金字塔的底座,是沉默的大多数,在单位里,我们多半的时间属于不太开心。
我握着笔,在埋头抄那些书目。我当然知道这没什么意义,只是我需要一个不让自己停歇的手势而已。
我能察觉到自己这阵子心里的发虚,因为,我抄着抄着书目,就开始分心,我又听见了这楼里小乌纱帽飞舞的声音。
3
它们在空中飞舞,像一群鸟雀拍动着焦躁的翅膀。
从我这个位置望过去,相对于我所在置身的金字塔底座,这些乌纱帽构成了塔的上端。它们数量不多,却像一群鸟雀在我的上方不停地飞动。偶尔钟处、汤丽娟、毛亚亚、丁宁、蒋志、林伟新的面容也会从我眼前掠过去……
我想,我已经好久没和他们来往了,这个时候我怎么又想起他们来了?
其实,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些天我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像李瑞这样的人在单位里往往没戏?
4
在这幢楼里我像个晚熟的学生,但一年年下来,看到的人多了,就发现了这几乎是个规律:一些有才华的正直人往往不太如意,他们常常被率先淘汰出局;而一些看似平庸的人,反而适者生者,能顽强地攀上去。
我过去从没把自己放在情境中去深究这里的奥秘,而如今跻身于资料室的角落,因为李瑞,突然遏制不住想找到这个答案。
我不知道哪里有标准答案。我下意识地在网上用搜索引擎搜。我键入如下一些字眼:“好人没戏”、“老实人没戏”、“办公室政治”、“职场生存法则”、“办公室PK”、“有才华为什么出局”……不搜则已,一搜还真吓了我一跳,没想到网上居然有那么多张嘴都在热议这里的诀窍。
一种说法是“层层任命制”,即,由于“小乌纱帽”的发放体系是“上定下”,任命取决于上司对下级的发现和喜爱,所以在单位“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处上”比“处下”更要紧,搞掂了上级,就等于戴上了乌纱帽;
---------------
在职场,你没有故乡可退(2)
---------------
另一种说法是“淘汰精英怪圈”,即,喜欢听好话是人的天性,所以头儿其实是喜欢别人围着自己转的,而那些有才华的人往往仗着才气而不屑钻营或无暇巴结上司;庸人们则非拍马逢迎否则无以生存,这就决定了后者必然集中自己全部的资源用于“向上粘”,那么,后者还能不走出捷径吗?而前者,恰恰因为自己的优秀、真实而在竞争中被排挤,被踩下去,“君子斗不过小人”就是这个道理,它是反达尔文主义的职场淘汰怪圈……
面对网上七嘴八舌的学理,我搞不清楚自己有没找到答案,因为这些说法看起来并不深奥,是大白话,它们好像早就存在于你的心里了,也可能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点拨一下,你就觉得自己心里早就有了,你甚至觉得它们还是太浅,办公室生活逻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你不够悟性,而是你没去概括。
5
我的老同学阿石突然从深圳打道回府。他说,我回来了,没想到找你这么容易,十年电话都没变。
我说,你这是夸我还是贬我?
他眼睛睁得老圆,他说,安稳有什么不好,老子在那边换了八个单位,得出一个结论,都是一个样。
他说,早知道这样,我就一个也不换了,你看你看,我现在不打道回府了吗。
我说,怎么能说白换了呢,起码你体验丰富了一些。
他说,哪里哪里,换八个单位的真正成果就是让自己明白天下的单位都大同小异,这感觉就像知道天下的米饭都是一个味道,虽然知道是一个味道了,但也不能只吃一顿,但不管吃几顿,味道还是一样的。
我说,你讲话这么绕麻花,我都不知道你想说什么了。
他笑着抛给我一支烟,说,我也不知道想说什么,走,一起吃晚饭去。
我们一块去江边大排档喝酒。
喝着喝着,他开始对我抱怨起他原先单位里的琐事,害得我还以为他就在我们单位上班。想想也真够邪门,我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老同学们这些年只要碰在一起,大都也像他这样,不需要过渡,大家坐下来,就能立马开扯各自单位里的破事。扯着扯着,我们几乎发现原来我们都生活在同一家单位里了,谈着谈着我们好像遇到的都是同一班人马,一些是好人,一些是鸟人,好人大都相似,而鸟人也贼像贼像,他们太像同一类人马了,只是他们的名字不同罢了。
我同学中年模样的疲惫脸神和叹息,让我怀疑自己在他们眼里是不是也同样悲哀?至于那些破事,我不知道它们只是属于这个人生阶段,还是属于职场人生的常态?还是我们班的人都不太行?
我一边给阿石倒酒,一边说,看样子天下单位确实是一个模式,哎,前两天报上说现在深圳珠海的年轻人也热衷考公务员,这是不是真的?
阿石说,和我们毕业那阵不太一样喽,以前都想快点下海,现在都想快点安稳;以前靠政策先发优势和嗅觉灵敏,还能找到一些先机的缝隙下海炒股炒房什么的,而现在先机渐失,下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现在能利益最大化的可能只剩权力了。阿石呵呵呵地笑着,说,至少我原先单位的那些家伙,我看那,他们官本位的念头可能比内地人还要重……
52书库推荐浏览: 强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