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哭泣_余杰【完结】(88)

阅读记录

  到此为止,满洲民族对大汉民族的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大汉民族又一次站到了失败的一边。

  满洲民族只有两百多万人,只能提供二十多万战斗兵员。当时的汉民族则有一亿人,可出动的正规和后备武装力量不下千万人。可汉民族却战败了,败得实在有点不够体面。

  五、和西洋各国的战争。

  (一)、鸦片战争。

  兵力对比:英军两千五百人;中国四亿人,能出动的战斗兵员?。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割让香港,赔偿白银两千一百万两。

  (二)、英法联军之战。

  兵力对比:英法联军:一万六千人;中国三亿五千万人(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人把中国人打死了一个亿),能出动的战斗兵员?。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首都沦陷。割让九龙半岛;赔偿白银一千六百万两。

  (三)、中法战争。

  兵力对比:不详。

  战争结果:中国单方面宣布胜利。法国内阁倒台;法国占领中国的藩属国越南;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四)、甲午中日战争。

  力量对比:中国:四亿人,面积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日本:四千万人,面积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军排世界第七位;日本海军排位十二。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失去藩属国朝鲜;赔偿白银二亿三千万两(其中三千万两赎辽费)。

  六、对外挫败的原因。

  (一)赵匡胤的军事改革极大地伤害了军队的战斗力。

  赵匡胤是靠忠于他的军队和将领发动军事政变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其他军事将领有朝一日依样画葫芦地仿效他发动兵变,便着手对帝国的武装力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

  1、为了防止边将拥兵自重,帝国的精锐部队--"禁军"全部集中在首都开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厢军"多是老弱残兵。当边疆发生战事时,临时调动一支禁军远赴一千公里外的边疆作战。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行军全靠步行。等到士兵急行军(且多半是在负重的情况下)一千多公里赶赴战场时,宝贵的时间浪费了,敌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我方则因长途行军后疲惫不堪而失去战斗力。

  2、为了防止士兵效忠于他们的军事统帅和将领,统帅和将领都是临时委派,统帅和将令不熟悉,将领和士兵也不熟悉。战争结束时,统帅把兵权交出,将领调往别的单位。在这样的指挥机构下,再多的部队也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受到极大伤害。

  3、为了防止胆大的武将心血来潮时屁股发痒,军队的统帅由文官甚至由宦官担任(如童贯曾担任河湟军区总司令官)。文官担任统帅在现代化军队是一个惊人的进步,因为现代化战争需国拥有专门知识和大局观念;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争主要靠的是勇气和斗志,文官恰恰缺少这两样品质,在血雨纷飞的战场吓得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中国的文官知识面极为狭窄,除了儒家经典外什么也不懂(因为宋王朝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经典),就更不用说懂战争了,因此文官队伍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什么军事专家。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的国民,也可能会说文官比武官更会打杖。其实那只是小说上的描写,文官在战争中的作用被大大夸张了。文官在后方出谋划策往往表现得很有见识,可统领军队亲临战场则是另外一回事,三国时期蜀汉帝国的谋臣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蒙古帝国几乎没有什么文人,可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宋帝国的军事体制被后世的汉人王朝忠实地继承下来,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一直得不到提高。

  (二)、绝对极权专制体制防碍了军队的临阵变通。

  朱元璋得天下后,从中央到地方推行一套绝对极权专制体制,把行政权和军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帝国的文臣武将只能秉承他的意志办事,没有任何决策权。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军事统帅必须事事向皇帝请示,小到战斗队形大到战略战术,都得请示皇帝并得到批示后才能执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迅工具,请示并接受"圣旨"的日程少则一月,多则半年。等到圣旨到达前线时,战况已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化,原来的策略已不管用,于是又得重新请示......

  在如此多的束缚下,前线的军队要是真能有所作为岂不成了天下怪事。

  (三)、汉民族内斗热情的加深。

  众所周知,汉民族是一个热衷于内斗的民族。与其说外族打败了汉族,不如说是汉族自己打败了自己。世界上的民族多半是被外来民族打垮的,只有汉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被自己人打垮的。尤其是唐王朝以后,汉民族的内斗热情一天天深化,到了明王朝时期则把自己斗成了一盘散沙。外来民族之所以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取得辉煌的战果,根本的原因就是汉民族的内斗助了他们一臂之力。明帝国首先就是被中国人自己打跨的,然后满洲人才乘隙而入坐收渔人之利。驻守山海关的司令官吴三桂为了战胜内部的敌人,竟然和全民族的共同敌人站在一边来对付中国人!!!明帝国的"边防长城"袁宗焕被押赴刑场千刀万剐时,普通臣民也可能被糊弄,但帝国的高级官员不可能全部被糊弄,应该会有部分人看出这是敌人的"反间计"。但极少有人站出来为袁宗焕申冤,因为他们嫉妒袁宗焕的战功和声望,巴不得袁宗焕倒霉,丝毫也意识不到正是袁宗焕的战功和声望,才保护他们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袁宗焕这道长城一垮,他们就成了最卑贱的亡国奴。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尽管有四亿人的庞大数目,但这四亿人不能团结一心,形成的民族合力说不准只有几万人的力量,因此被两千多个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四亿中国人象满洲人在入关时期那样众志成城,别说两千多个英国远征军拥有洋枪洋炮,就是拥有原子弹也不一定管用。

52书库推荐浏览: 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