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地一问一答。
阿宏总是对圣谚说:别不小心碰坏了韵如,因为不好修。
圣谚把这句话听到心里,天天排除走道的障碍,生怕磕到她,和妹妹玩耍 时
习惯把棉被拖出来摊在地上,圣谚那时也还小,只会拖被子,不会铺被子。
从小到大,他都会把好东西留给韵如吃,好吃的、好喝的,有一次还留感冒药
给她吃,因为糖衣是甜的。
圣谚上幼儿园时,妹妹每天中午12点都会爬到门口等他,因为圣谚到家,总会
第一时间从书包里拿出小饼干得意地赠予妹妹——那是幼儿园发的。
饼干在口袋里已压成屑屑,他搂着妹妹的脖子,往妹妹嘴里倒一口,往自己嘴
里倒一口,两个人吃得开心极了,满脸渣渣。
圣谚长大后亦是如此善待妹妹。
有一回,大概夜里一点,圣谚睡眼惺忪地从房间出来,拿着摩托车头盔,阿宏
好奇地问圣谚去哪儿,他回答妹妹饿了睡不着,阿宏笑着说:你做梦啊?韵如
不是从来不吃夜宵的吗?她应该早睡觉了。
圣谚拿起手机给阿宏看信息,上面写着“哥哥我饿得睡不着,现在好俄哦”,
时间显示五分钟之前。
圣谚出门帮妹妹买夜宵去了。很多时候,他对妹妹不是单纯的兄妹情谊,
而是表现得像半个父亲一样。
没错,半个父亲,这是有缘故的。
源自一次恐怖的事件。
韵如在初中时发生了一件极其恐怖的事。
她被父亲阿宏打得三天起不了床。
当时她进入叛逆期,结识了一个大她五岁的不良少年,事态刚发端,
即被阿宏察觉。
阿宏找到那个不良少年谈判,一同找来的还有那个不良少年的父亲。
他大动干戈,带了二十多个人去庙里,个个花绣文身,全都带家伙。见面
后第一句话是冲着那个父亲说的:你教出个不良少年,算不上是个尽职的
父亲。
又对那个吓得直哆嗦的不良少年说:你20岁,我女儿才15岁,你和她交朋友的
目的是什么?!我告诉你,你要是再敢骚扰我女儿的话,我动的不仅是你,还
有你爸爸。
阿宏没动手,对方父子却吓坏了,频频鞠躬赌咒加道歉,发誓不再骚扰妹妹。
当天回到家,阿宏动手了。
他抡起皮带猛抽韵如的屁股与大腿,阿宏用的是皮带头,抽得韵如几乎三天下
不了床。阿宏边抽边喊:妹妹你长记性了吗?长记性了吗?
他边抽,边嘶吼着流泪哭号。
长记性了吗?长记性了吗?
圣谚从震惊中蹦出来,冲过来护住妹妹,纯铜皮带头落在圣谚的背上,
钴心地痛。
圣谚把妹妹的脑袋搂在怀里,死死地护住,两个孩子都吓傻了,忘了求饶。
阿宏满脸泪痕,他收手道:好,好,好,知道保护妹妹……好好保护她!我和
你妈妈陪不了你一辈子,你给我记住,这辈子你只有你妹妹这一个亲人,要保
护就保护到底!
从小到大,阿宏鬼马,却是慈父,只打过孩子一次。
这次从未有过的经历改变了圣谚对责任的认知,铭心刻骨。接下来的时光里,
他像半个父亲一样操心着妹妹的成长。
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一家人再没提及过这次恐怖的事件。
阿宏没解释什么,也没去安抚两个孩子,他自责了很久。
打妹妹的深层次缘由他无法开口。
很多事情他无法对当时还年幼的儿子女儿说明。
(七)
该怎么解释?
难道要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亲其实一度是个浑蛋吗?
阿宏曾经历过一个糟糕的青春期,浑蛋得要命。
他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其实是以己为鉴。
阿宏把自己青舂时的影子投射到圣谚身上,一切都反过来。他把自己曾做过的
错事反过来影响圣谚,期待映照出一个不走弯路的圣谚。
阿宏小时候家境不好,除却和一户邻居大伯家交好,常被其他邻居调侃数落,
各种瞧不起。
爷爷奶奶年轻时就吃全斋,一辈子特别善良,阿宏是家中第一位男丁,所以不
论做错什么,爷爷奶奶总是以原谅来替代责骂,对人对己都秉持忍耐。
这样的家庭易受欺负,阿宏从小没少受欺负,邻居大伯教他要有志气,寒门出
才俊,他不以为然,从小的志向就是要混社会做坏人。
他厌学,架打得凶,从小到大混兄弟,坏得无可救药。
阿宏书包里的课本永远是新的,铅笔盒里没笔,全是香烟。
同学们最担心的事就是中午吃盒饭时阿宏的巡视,他总是拿鸡蛋跟同学换鸡
腿,硬换,不换就抢,土匪一个。
初中二年级时,阿宏做了一件当时轰动全校的事,阿宏被学校的训导主任、
班级导师、警察扭送回家。
路途中阿宏身上只裹着一床被单,其他啥也没有,进家后爷爷奶奶都傻了!
原来阿宏有一个多月没去上课,理由是生病。导师也不知道病得有多严重,于
52书库推荐浏览: 大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