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尕海真的很美,美得令人陶醉。我们点燃一支烟,开始遥想完美的生活。
在这里,天与地隔得很近,远处的毡房外,藏狗四处瞻望。半下午的时光,毡房上就已炊烟袅袅,大概是在煮香浓的酥油茶。
藏民们日复一日勤劳生活,几十幢房子就是一个小村庄。他们守着自己的小家,过得那么平淡而满足。
据说,长征就路过了这片高寒的草原。七十多年过去了,都市日新月异,这里却仍然固守着当年的风景。这片六百余公顷的湖泊,汇集了山丘的流水,注入洮河。
在八月时节,我和管元吹着湖面的凉风,忽然觉得,就这样老去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乐章四 郎木寺:一片发呆的净土
我喜欢那片安宁的小镇与居民,蓝天白云,绵羊草原,盛放的野花,悠闲的生活,连那炊烟袅袅都令人心旷神怡。
郎木寺安详得如同熟睡的婴孩。无以形容我是怎样热爱着那自在生活,如果能够留在那里,养一群羊,过一辈子,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这里有无数的传说
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先妣。造人的女娲、巫山神女、巴人的祖母巫蜒等,都是西王母部的支系,西王母部落,以母虎为图腾,又称黑虎女神。而郎木在藏语中的原意就是“虎穴仙女”。在这里,居民们崇拜的不是拉卜楞寺那样的活佛或天神,而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木。郎木居住的洞穴是圣地,洞外涌出的泉水就是白龙江的源头。
有些名字恢弘的东西其实并非名副其实,比如白龙江,其实是从镇中流过的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小溪。这条小溪让我想起了巴黎的塞纳河。塞纳河的左岸,是小资的胜地,各种书店、剧场、美术馆、咖啡馆遍布各个街区。而右岸,是商业和政权的中心。人们诙谐地称之为“右岸用钱,左岸用脑”。郎木寺的北岸是甘肃的“德合仓郎木寺”,右岸则是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一边是喇嘛的寺院,一边是回族的清真寺;有晒大佛的藏传佛教,也有做礼拜的伊斯兰教。一条小溪,分割又融合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
在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地方,总有些深邃的意味。
郎木寺坐落在山坳,小得一眼便可望到头。在金光灿烂的寺庙法轮照耀下,整个小镇弥漫着悠闲而慵懒的感觉。高原的阳光从不吝啬它的笑脸,居民们随意而轻松地晒着太阳,僧人们宁静悠然地吟诵着经文;游客们走走停停,记录着身边的风景;山坡上的寺院层层叠叠,像一幅油画,凹凸有致。
我们找到青年旅馆住下,已是下午四点多。来郎木寺的人们都会去丽莎餐馆吃苹果派和酸奶,我们便也凑热闹地要去尝尝。
因为午饭时间已过,晚饭时间未到,我们去的时候,餐厅里很寂静。四周的墙上贴满了游客留下的便利贴、明信片、衣服、帽子等,色彩斑斓,有种隔世相望的感觉。丽莎是个看起来很亲切却很普通的妇女,围着白围裙,面带微微笑意。我们要了苹果派、酸奶和牦牛汉堡。分量很足,味道其实一般,但是在藏区,兴许这已经是很不错的食物。吃到最后,我和管元都揉着肚子叫撑,没有吃完。
趁着阳光尚好,我们一路悠闲地瞎逛。郎木寺所在的小镇有着与世无争的安宁美好,所有的人们都在不问世事地生存,规律却闲适,那些不紧不慢的步伐,令我在都市之中日益浮躁的心也开始沉静。
路边有不少卖饰品的小店,我是手镯控,一定要拉了管元去挑选。无奈价格都超贵,最后无功而返。
回到旅馆门前,与森森元元一起坐在长木头上晒太阳。旅馆是一个广州的女孩开的,叔叔阿姨趁着休息来探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据说,叔叔是在藏区当兵,女孩在某一年来游玩探亲,便深深爱上这个朴实的小镇,毕业之后,与男朋友一起来到此地,开了这家小小的青年旅馆。
阿姨一边在门口的小溪洗衣服,一边跟我们聊着郎木寺的美好。她说,郎木寺最热闹的日子是正月十三的晒佛节。在这一天,藏区的牧民都会前来瞻佛。他们穿着盛装,与拉卜楞寺一样,趁着节日,也会做些物资交换。除此之外,还有藏族民间流传的插箭节,只不过不允许女人参加。
传说很久之前,有位勇士战死沙场,百姓为了纪念他,便把他佩戴的箭插在山顶祭奠,祈求他的亡灵保佑百姓平安。每年,当地居民无论僧俗都要去供奉箭神,让他保佑百姓。于是,便有了插箭节。
在节日当天的清晨,每家派出一名壮年男子骑马到山头的箭垛前,人到齐便开始煨桑,并同声高呼“拉加罗”。事后,我查了查资料。据说,是天神和非天主金曜的部下为争夺如意树上的果实而连年征战,如果天神失败,将有毁灭世界乃至宇宙的危险,牧人们高呼口号是为了声援天神,意思是“天神战胜了”。当他们欢呼的时候,螺号声响起,然后是震天响的炮声,表示仪式开始。这个仪式,象征着战神的威严,象征着一个部落不可欺凌、不可战胜。插完箭之后,会扬“隆达”。“隆达”意即风马,四角印有虎、狮、鹏、龙四物。其含意是:好运像腾空而驰的骏马、威震山河的猛虎、咆哮如雷的山狮、展翅千里的大鹏、独霸长空的玉龙一样亨通,纷纷扬扬,飘满天空。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