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1129年),金国大将金兀术率金军渡江南侵,岳飞率军前往广德、宜兴,坚持抵抗,攻击金军的后防。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了建康(今江苏南京),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到高宗的褒奖,并赐予“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他又率部击破金国傀儡政权伪齐的军队,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为功勋卓著升任清远军节度使。
绍兴五(1135年)年,岳飞率军镇压并收编了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随后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派人渡河联络太行义军。他屡次建议高宗大举北进,但都被高宗拒绝了。绍兴九年,高宗、秦桧与金国议和,岳飞上表反对。次年,金兀术进兵河南。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的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有四十五里。金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低落,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继续招兵买马,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两河义军也纷起响应。这时高宗、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到临安后,即被解除了兵权,改任枢密副使。不久就被诬陷谋反而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一起被害于临安的风波亭。宁宗时为其平反昭雪,被追封为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岳飞文武双全,着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满江红》词是千古绝唱。
《蜀相》——唐•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情思如柳丝
《兰陵王 •柳阴直》——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柳阴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树荫很直。
丝丝弄碧:柳条随风飞舞,闪弄着嫩绿的姿色。
梨花榆火催寒食:此次饯别是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古代寒食节禁火,朝廷于清明赐榆火予百官。
迢递:遥远。
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柳树的树荫笔直,如同笼罩在轻雾之中,条条柳丝在轻轻飘拂,向人们展示它的青青色彩。在笔直的隋堤上,我们曾数次偶遇,那时,柳丝上飘浮着洁白的柳絮,似乎满含脉脉的情意,在为远游的人们送行。我登临高处远望故乡,谁又能理解久在京师的客子,那种倦鸟思归的心情?长亭路上,一年又一年,不知道见过多少送行的伤感场面,折下的柳丝连接起来可能已经多过千尺。心情慢慢好起来,便想寻回往日的时光,此时的酒宴上演奏着伤感的乐曲,离别时刻灯影摇曳。
梨花开放,榆柳生烟,寒食节又将来临。我的忧愁如同大海,风飞如离弦的快箭,竹篙进水才半篙深,回头一看已经离出发地点很远了,转眼间已经过了无数的驿站。想起那位佳人,仍然在遥远的地方,迷途茫茫一片烟云。我凄凉寂寞的心里堆满了怨恨。渐渐地,只见水岸曲折萦回,岸边的码头渡口冷冷清清。斜阳映照着春草,望过去无边无际。我思念以前与美人在楼台一起抬头望月,在露桥上聆听那悦耳的笛音,那情味真是幸福难忘。回首往事如梦,只能默默地流下的眼泪,一行又一行,流不尽思念的愁绪。
这是一首以“柳”为题的词作,托物起兴,抒写离情。全词首段写景,二段写别时的感想,三段写别后的愁怀。通篇构思工巧、严谨,各段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咏柳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虚入实,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出词人缠绵忧伤的情怀。
此词写于词人最后一次出京的时候。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以柳为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尽回环往复之致,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词人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到的柳色。所谓“柳阴直”,非常类似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此时正当中午时分,太阳高悬在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的直铺在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蚕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所以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52书库推荐浏览: 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