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宰相的田婴于是开始动脑筋。他认为:如果能确定哪一位是齐王最宠爱的
妃子,然后加以推荐,定能博得齐王的欢心,并且对他倍加信赖;同时,新后也会
对他另眼相看。可是,万一弄错的话,事情反而糟糕,所以必须想个办法,试探一
下齐王的心意。
于是田婴命工人赶紧打造10副耳环,而其中一副要做得特别精巧美丽。
田婴把这10副耳环献给齐王,齐王于是分别赏赐给10位宠妃。次日,田婴再
拜渴齐王时,发现在齐王的爱妃之中,有一位戴着那副特别美丽的耳环。
毫无疑问,不久之后新继任的那位王后,确实就是当日田婴所断定而推荐的那
位妃子。
下面再介绍一则擅弄权术的宰相反而被看破心意的故事。
大约在秦统一天下前40年的时候,秦国有一位非常能干的宰相,名叫应侯,此
公并非秦国人,乃是由魏国亡命至秦,在秦居官,屡次升迁,终达宰相之位。他所
主张的一系列的外交政策,奠定了日后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应侯原来在韩国汝南拥有自己的领地,后来被韩国没收。
秦王十分同情他的境遇,于是问道:
“你被韩国夺走领地,心中想必有所不平。”
秦王本意是要试探身为宰相的应侯,是否会因私怨而对韩国采取报复手段。
可是应侯答道:
“听说有一位失去儿子的父亲,在接受别人吊唁的时候告诉他们:‘死了儿子固
然伤心,但是想一想我原先也是没有儿子的人,也就不难过了。’我也是原来没有
封地的平民,所以现在也不会为失去领地而感到难过。”
应侯心想:如不这样回答,日后要推行对韩政策,必会受到重重阻挠,因此,
故意表示出对韩国没收自己领土一事,并不在意。
秦王虽然对他表现的宽阔胸襟感到敬服,但还是不明他真正的心意,于是派遣
一位将军前往试探。
这位奉派的将军一见到应侯就脱口而出:
“丞相,我真难过得不想活了。”
“呢!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丞相您想想,秦王对您优礼有加,远近皆知;可恨那小小的韩国,竟公然夺
取丞相在韩的领地,这种耻辱我如何忍受得了!所以我活不下去了。”
应侯听完这话,立刻站起身来向这位将军深深一鞠躬,并且说道:
“那就全仰仗将军您了。”
将军回去之后,将情形一一察报秦王。
知道了应侯的真心之后,秦王从此不再信任应侯。
做人难,难在不能看破人心。但只要我们能够看破人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就能够获得成功。不然,我们就可能处处寸步难行,面临失败,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为人处世,看破人心实在是一件难事”,历经千辛万苦的人们毫不含糊地得出
这一真理;然而,又不可否认这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有识之士知道,处
世的最难之处,莫过于看破人心;而且为人处世中的识人,自古就是为难之事。人
是不容易被人所了解与认识的。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了解他的表面与实质,而这些
又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辨别一个人的言行真伪,到确知一个人的思
想境界是否高尚,这中间无不渗透着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轻浮的对待不能真正做
到认识人。人际关系作为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求人们相互沟
通与理解,而在自己与别人之间,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心墙。要拆除心墙,就必须
了解对方,否则,沟通与理解就是枉费心机。
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大的事情?有人说,集体的事是大事;有人说国家的事是
大事;有人说,结婚是人的终身大事;还有人说,解决人的吃饭问题是大事。这些
说法不无道理。而如从成就事业的方面讲,“事之至大,莫如看破人心”。
对于帝王来说,没有比识别人才更重要的了。对聪明的人来说,“知者莫大于
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没有比发现和了解贤者更重要的了;对于主持政务的人
来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尊重贤士是治政的根本。“求治之道,首于用贤”,治
理国家的方法,首先在于使用贤人。“安危之本在于任人”,即国家安危的根本在于
任人。“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
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众火,触之
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这就告诉人们:对于治理国家的
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政策法规,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
借信义结交,如此任人才能使国家安如磐石。
刘邦如此重用陈平,足见他确是善于看破人心用人的。而陈平也确是个奇才,
后来刘邦能战胜项羽,处于危急而能转安,以及刘氏政权不被吕氏所夺,都因陈平
52书库推荐浏览: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