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他,可以发现他是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
怨恨的语言倾诉他的想法,相反是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事实上,他还不知
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
全靠怀旧来过生活。不过可以看出他确实陷人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
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
往事。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
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
展开方式上。在聚会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竟然不顾别人的谈话,而
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行为。
有的人在和别人谈话时,经常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你摸不着头绪,或者不断地
变换话题,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这种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
在他的意识中,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模样,让别人都去听
从他的主张,以他的意见为主导。
一般说来,政府官员或企业的领导,会有滔滔不绝谈话的习惯,其实,透过这
种表面的现象,可以看出他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喜欢占
据优势地位的人。
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谈得离谱,一切都显得毫无头绪的样
子,那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假如他是个普通人,总谈些没有头绪的话题,或
者不断改变话题,东拉西扯,那就表示他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
这说明他是个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一个优秀的谈话者,常将对方引出来的话题加以分析、整理,结果不断地从对
方身上吸取许多知识和信息。在一般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对方的
谈话上,从性格上讲,这一类型的人很想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宽容的心态,
有真正的君子风度。
苏东坡是宋代文学家,他极具语言的天赋,长于雄辩的他,却非常注重别人的
谈话。有时和朋友聚会,他总会静下心来,听他们高谈阔论。一次聚会中,米莆问
苏东坡:“别人都说我颠狂,你是怎么看的?”苏东坡诙谐地一笑:“我随大流。”众
友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间的不同观点,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的态度
对待。
经常使用如“嗯……还有……”“这个……”“那个……”等句式的人,表示
他的话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无头绪,思绪无条理。但即使同样使用连接词,常
用“但是……”“不过……”的人,一般可以认为其思考力较强。当他们在讲话时,
脑子里还会浮现相对语以资过滤求证。所谓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人,就是指此类
的人。但是如果此种语调反复出现多次,其理论也随之翻来覆去,迫使对方紧随不
舍,不知不觉中被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
对经常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人,大都比较慎重。也正是因为如此,说话难免时
断时续,只好在重新整合之后,才可以继续下去。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在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被破译密码的语言,就是客套语。客套语的存在,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语要运用恰当,如果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可能此
人别有用意。客套语的反面是粗俗语,一些人会对自己心仪之人,说出随意的言语,
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感的误会。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并不
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当在此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突如其来地加人客套话的时
候,就必须格外小心。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
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
用过分谦虚的言词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敌意、轻蔑、警戒,等等。
语言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客套话使用过多,并不见得完全表示
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的因素。同时,在无意中会将他人与自己隔离,
具有防范自己不被侵犯的防卫功能。
某些都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很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
他性表现。因此,往往无法与人熟识,往往给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类推,假使交情,
深厚的朋友,仍木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或者已隐藏着敌意。
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一般来说大部分都属于权威主义者,他们经常
使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透露出自我扩张的表现欲。
假如他开口闭口就爱抬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语言或外国语,就会让听者有一种
52书库推荐浏览: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