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_杨立平【完结】(238)

阅读记录

  于是众议哗然。因为殿试有规定,“不完卷者,锒铛下狱”,吴兆骞不是没做完卷子,而是一个字也没写!原因何在?有人说他是惊魂未定——皇上亲自覆试之曰,“堂上命二书一赋一诗,试官罗列侦视,堂下列武士,银裆而外,黄铜之夹棍,腰市之刀,悉森布焉”,并且,“每举一人,命护军二员持刀夹两旁,与试者悉惴惴其慓,几不能下笔。”在此恶劣形势之下,一向下笔千言的吴兆骞竟“战栗不能握笔”,“不能终卷”。也有人说吴兆骞是恃才傲物,故意卖弄而制造了这个轰动朝野的白卷事件。其实,是吴兆骞看到殿试如同刑场般的景象,一时感慨万端,把笔一扔,朗声说道:“焉有吴兆骞而以一举人行贿的吗?”真是清高得很,太过狂妄了。

  顺治一怒之下,将吴兆骞连同其父母妻子兄弟一起发配到了宁古塔。顺治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顺治帝在刑部奏折上谕批:方犹、钱开宗俱着即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叶楚槐等十八名同考官处绞刑,妻子家奴,籍没入官。方章钺、吴兆骞等八名考生,俱著责四十板,家产籍没人官,父母妻子流徙宁古塔!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这一次殿试中,江南才子吴珂鸣同样身带刑具,在护军营的军校持刀监视的情况下,写出了为世人传颂的佳作,文列第一成为解元,不久,顺治帝特赐他进士及第。所以,吴兆骞的结局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

  然而,仅仅是因为一人中举有舞弊之事,就要连父母兄弟子女都要连坐,充军到数千里之外的荒凉边境,冰天雪地,人迹罕至,特别是宁古塔,清人称“其他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诸流人虽各拟遣,而说者谓之半道,为虎狼所食,猿穴所攫,或饥人所啖,无得生也”。如此看来,顺治帝这样的惩处未免太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纵观中国古代列朝对犯人的惩罚,虽然条例繁杂,但大致可以概括为打、杀、流放三种。表面上看起来,流放可以使人免受皮肉之苦,似乎更能够保全性命,比起前两种惩罚而言,更像是一种较为仁厚的惩罚。其实不然!受过鞭刑、答刑的犯人当时是皮开肉绽,伤痕累累,可是过不久伤口便会愈合。而杀头不过是碗大的疤,长痛不如短痛,倒也利落。至于流放,对犯人来说却是一种一辈子受折磨的酷刑,死了倒也罢了,问题是只要是一息尚存,便要忍受这种无休止的精神折磨。因为朝廷动辄将犯人的全家、全族甚至几族一起流放,突然在一夜之间原本是锦衣玉食的家庭遭到查封,籍没人官而且家人降为奴仆,为防止逃跑,一路上须带枷远行。普通百姓一般不会遭流放,要么就学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要么落草为寇做一个绿林好汉,偏偏就苦了那些饱读圣贤书的“名士”和“才子”,稍有不慎便会遭此厄运,而且原本不相干的亲族也要受到牵连。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判决,处罚之重,到了完全离谱的程度!

  后人有这样的诗句:“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上半辽阳。”其实这里边包含着多少让人不敢细想的真正大悲剧呀。所以,当不识时务的吴良骞服刑时,他在京中的好友顾贞观、徐乾学、吴梅村等人都来给他送行,纷纷为他鸣不平,却已于事无补了。友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吴兆骞带着枷锁离京而去,吴梅材悲从心来,以诗相赠送友人上路。吴兆赛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若不是京城中老友的鼎力相助,他只怕要老死在宁古塔了!吴兆骞本想科举出仕,光宗耀祖,却反而连累了家人,到他五十四岁在北京去世时,他一直没有出人头地,只留下了几卷悲凉、摧人泪下、读之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稿和这个令人欷歔不已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吴梅村的《悲歌赠吴秀子》一诗吧:“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壁青蝇见排低,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衔?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七月龙沙雪花起,橐驼腰垂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优猛虎后苍咒,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虑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衹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吴兆骞的好友大词人顾贞观在吴遭流放之后,常常以词代书互叙友情,令吴兆骞感动万分。吴兆骞在塞外写了《寄顾舍人书》最为感人:“嗟乎,此札南飞,此身北滞,夜阑秉烛,恐遂无期,惟愿尺素时通,以当把臂,唱酬万里,敢坠斯言。”把一股悲愤慷慨的生离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顾贞观惦念友人,为此冤狱,特写了《贺新郎》亦名《金缕曲》二首相寄,也写得极为深情。第一首是:“季子平安否?便归来生平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救人应见惯,料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因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勾?此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世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乌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第二首是:“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吞窃,试看杜陵消史,曾不减夜郎僝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成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52书库推荐浏览: 杨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