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昭告天地誓书,不过是一纸具文,能奈何得了谁?当初皇太极不也在即位时信誓旦旦地宣过誓吗?可到后来,他不还是一样地大权独揽,翻云覆雨?索尼呀索尼,你一向智谋过人,怎能相信这一纸誓书誓辞呢?嘿嘿,你跟我斗,还嫩了些!”
两黄旗大臣和侍卫们陆陆续续退到两旁,太监们撤去了香案。大学士冷僧机手捧黄色诏书当众宣诏:“幼主即位,以明年为顺治元年。尊皇考为太宗文皇帝,嫡母生母并为皇太后。王大臣以下,各加一级,普天同庆!”
殿下王公大臣以及文武百官叩头致谢,纷纷退朝。福临注视着群臣们陆陆续续退朝的背影,似乎若有所思。
“怎么啦?看来这龙椅坐得挺舒服,皇上不打算退朝了?”多尔衮处心积虑了这么多天,终于初步实现了他的计划,心里未免轻松得意,张嘴打了个哈欠。
“十四叔!请注意你的举止!这是在朝廷上,可不是在你的睿亲王府。再说,朕还有一事不明,怎么就退朝了?”
“皇上还有什么事?但请吩咐。”济尔哈朗连忙给多尔衮解围。
“方才朕突然想到了皇阿玛。如今朕已经穿上了龙袍坐在了龙廷之上,可是皇阿玛的身后事你们安排得怎么样了?你们打算让他的棺梓在崇政殿停放多久?”
“这话的口气哪像出自一个六岁幼童之口?”多尔衮心里诧异,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莫非他是受了庄妃的指使?肯定是这样,看来以后要想个法子,让他们母子分开,以免节外生枝。”
“回皇上,这事由肃亲王负责办理,不妨传他来殿前问话。”
“传!”
豪格自那一日在崇政殿上失言,被多尔衮抓住了话柄而眼睁睁地失去了王位,却不料多尔衮也收敛了野心,推出了九阿哥福临。这个决定,豪格心里纵有一百个不满意,不服气,但总比让多尔衮夺了皇位心理上要容易接受得多!木已成舟,豪格再无回天之力了,眼看着两黄旗重臣们一次又一次地立下重誓要辅弼幼主,豪格心里只有追悔莫及,强打着精神前来朝贺。怨只怨他豪格做事鲁莽,口无遮拦,以前尚有父皇体谆,谆谆教诲,往后只有靠他自己小心翼翼了。是的,他豪格为什么不能像处心积虑的叔叔——仇人多尔衮那样夹着尾巴,在暗中积蓄力量呢?只要多尔衮一除,这大清的江山便是他和福临兄弟俩的了,这不也是很圆满的事情?
豪格果真变得乖巧起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嘛。自在崇政殿上决定仪立福临为帝之后,豪格便闭门不出,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与任何人交往。事实证明,豪格此举非常明智,所以当他听说大伯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以“叛逆”之罪被砍头之时,在暗自庆幸之余,又感到惴惴不安。说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有飞来横祸,他能不格外小心吗?
“臣豪格恭请顺治帝大安!”豪格身着明黄色礼袍,规规矩矩地在殿下叩头行礼。
“皇兄请起!看坐!”
“谢皇上恩宠!微臣不敢与皇上及摄政王同朝而坐,还是让臣站着禀报吧。”豪格垂着头站着不动。
老实说福临对这个年长自己近三十岁的大哥并没有多少感情,看他此时的面相,皮色黑黄,须发浓密,倒显得比十四叔大出了好几岁!福临没吭声,他怎么会想到自己正是因为十四叔和大哥在继承帝位时各不相让,才因祸得福的呢?
“微臣回皇上的话,先皇的灵枢在崇政殿停灵满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再行出殡大礼,送往盛京城外的昭陵,与太祖的福陵相伴。那里是先皇选中的‘吉壤’,川索山拱,佳气郁葱,但愿先皇的在天之灵能得到抚慰。”
“嗯,过些日子我与皇兄一起去拜谒昭陵,以免皇阿玛过于牵挂。”
“臣谨遵圣旨!只等昭陵落成之后,臣立即禀报,一同前往!”
“好了,坐了半天我早坐够了,退朝吧。”福临手一摆,径自起身朝殿下走去,慌得几名内侍太监前呼后拥地紧紧跟着。只剩下多尔衮、济尔哈朗和豪格三个人面面相觑。
大清园风平浪静,国泰民安。因为,皇帝的宝座上只要坐着一个人,龙临天下,无论他是像唐宗宋祖那样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还是只有几岁的小娃娃,仿佛天上就有了太阳,整个大清国的“天”便不会塌下来。
其实,当福临一穿上那件毫不合体的龙袍之后,他便有了一种身不由己,被人玩弄了的感觉,这与他一向活泼好动,倔强而任性的性格悬殊很大,以致于初次上朝他就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他是皇帝,为什么要被两个叔父摄政王指使呢?这就是皇帝吗?徒有其名,没有意思。
福临上了御辇,悠哉悠哉的几乎要睡着了。也难怪,老老实实地在殿上呆了半天,身子能不乏吗?内待太监打开了轿帘,发现小皇帝身子一歪已经睡着了,便轻手轻脚地将他抱了下来,送进了早已布置好了的一间暖阁里。
“额娘,奶娘!”迷迷糊糊的福临躺在炕上才觉得这地方有些陌生,他喊了两声,一睁眼,只有几个太监的面孔。
“这是什么地方?我要回永福宫!”福临忽然睡意全无,一骨碌爬了起来。
“回皇上的话,这是您的临时寝宫。睿王爷正准备在宫里专门给您造一个寝宫,因为您已经登基为帝,是一朝天子了,不能再回永福宫与太后相伴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杨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