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拿自己开涮_大仙【完结】(2)

阅读记录

  [社会文学] 《先拿自己开涮》作者:大仙【完结】

  ---------------

  大边缘小另类大仙《先拿自己开涮》

  ---------------

  三里屯是北京世纪之交著名的文化场所,业已成为京城夜生活庞大的集散地。大仙自1997年至2002年在这里寻找酒吧中“格言般的力量”,化成小说《先拿自己开涮》中“大边缘小另类”的人物,他们在三里屯寻找温情,宣泄苦闷,释放压力,展示才华。

  出版过诗集、体育评论集、随笔集的大仙,昨天与记者面对面,聊他的第一本小说。

  ■三里屯是文化圈的一个侧面

  写三里屯、酒吧文化的小说不在少数,问大仙为什么那么关注三里屯,他说,在他看来,三里屯和三里屯的人构成了北京文化圈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侧面。

  “酒吧文化在北京出现也就是上世纪末的时候。早期北京的夜晚文化气氛没有那么浓重。1997年的时候,我感觉到人的心理、生活都进入了世纪末状态。这时候,北京把广州的大排档形式演变成了酒吧街。‘三里屯’三个字变成了一种文化指数、代言词。”大仙说他1997年进入到三里屯氛围后,看到人们在夜晚10点以后的状态与白天截然相反。“人们在白天忙碌的状态中比较沉闷、比较激烈,而到了晚上情感、才华、意识比较接近自然,生活气息的东西更多。”所以一进入这样的氛围,大仙就比较喜欢,并且常有一些老朋友在三里屯聚齐。“我在这其中能明显地感觉到世纪之交的文化状态特别汹涌、特别鲜明。我写电视剧《有人疼没人爱》的时候,把三里屯作为一个核心。不单写生意人、传媒人、文化人喝酒,吃饭,聊天,而是写文化场所里出现的意识、状态。”大仙把电视剧中的场景和虚构的人物用到了小说中。

  大仙说,法国有个诗人叫马拉美,他办了一个星期五俱乐部,一到星期五,大家就到他家去聚会,聊诗歌、文学和艺术。北京的文化圈由于“北漂”的融合,这个圈子越来越大。“三里屯是一个颠覆性的场所,改变了过去歌厅、舞厅、饭局的状态,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是世纪末人们文化时尚的指向。我在三里屯常常能看到公司的白领给同事过生日。对他们来说,那个地方可能是下班之后交流的场所。”大仙在小说中着重表现的就是这种文化生存的场面。

  ■真实和虚构穿插

  在《先拿自己开涮》中,大仙不仅袒露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描写了他周围一些“臭味相投”的人;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朱大庆、伍方舟、皇甫雁、何佳夕、伊能栋、萧燕姿等人物,此外,还穿插了活跃于当今文学、艺术、体育、传媒领域的公众人物。

  大仙解释两条线写作,一个是他原来一直使用的实名制的写法,另一个是从电视剧转换而来的。“小说从1974年我上初中写起,写到2002年,有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我一样的60年代生人,80年代走向社会,在各种行当中经历过人生的那些人,现在都已经步入中年。他们经历的坎坷、事情比按部就班上大学然后上班的人多,他们的性格也多重,生活多元,追求的东西庞杂。现在他们或许小有成就,但困惑也多。小说更多的是记录和怀念我们经历过的一切。”

  大仙说他写到自己的感情经历时,有隔岸观火之感。“过去的种种感受,现在想起来有一种触动。十年回眸,沧海桑田。写出来,有时候是纪念意义,有时候是回味。年轻时候干过的事情,现在看来挺可爱的。”大仙笑用一句话来形容,真的是“我把青春献给你”。无论是传媒的改革、诗歌的没落,还是年轻的张狂,大仙都在书中真实道来。

  但是对于虚构的部分,大仙写起来费尽心思。“我从来没有写过小说,原来多是随笔。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一定要有传统小说的心理、环境、人物描写,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于是,莫泊桑、左拉、乔伊斯等人的名著,又被大仙找来重新阅读。“描写那些现实中我认识的人不累,因为有感觉,有感动,是鲜活的。虚构的人要写出文学性来,确实不容易。比如写虚构人物逛街怎么逛,得想着别写露怯、别写得不到位、别写得特别傻。”大仙说,第一次写小说的速度并不快,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有的时候,一天也就写一千多字。现在回头看,虚构和现实部分他自己还都满意。“至少,对自己的写作有信心了。”

  ■语言强调北京土话的魅力

  熟悉大仙文风的人都知道,歌词和诗句在行文中是少不了的,这次写小说也不例外。“我是一个酷爱歌词的人,港台音乐的流行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它巧的一面是比较抓人心。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一句歌词就解决了。回想顾城夫妇在路口送我,我回头看他们的那个感觉,就是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

  诗歌频繁出现,也是大仙怀念过去的手段。“1984年进入到诗歌的圈子。朦胧派诗人那时对我们来说是精神的滋养。那个时候,在公共汽车上,能听到两个人聊天说,最近舒婷的这首诗不错。现在都是哪个小歌手又唱什么歌。那个时候,严肃艺术是流行,现在主流文化好像只有在精神贵族中存在。”

  除去这两样,北京土话和炫词语,也令人目不暇接。大仙说他小说的写作有意强调北京土话的魅力。为什么如此强调北京土语?“因为我在北京长大,北京话的魅力我一直在追求,北京儿话音有力量。1997年之后,北京话在更新,夹杂着外来词汇、舶来语、英语、粤语、闽南普通话,但我想核心的语言还是北京土语,锐气、穿透力、冷幽默、自我保护、张扬这些力量北京土语都具备了。尤其是晚上,大家放下白天的姿态,在酒吧里说话,这些话出得特别频繁,特别到位,更鲜活。”

52书库推荐浏览: 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