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和尚”的诗出现在李士淳的著作里,说明阴那山灵光寺确有“*和尚”其人。这首诗的内容中还反映出“*和尚”的困难处境和非凡的身份。除了这首诗表明他们曾经在阴那山共处过,李士淳的《棋盘石》诗有云“数着分明一局残,仙人曾此暂消闲”,此中的仙人和“奢山和尚”诗中的“神仙”正可互相印证。
由于崇祯太子的身份实在过于特殊,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李家也没有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我们只能找到隐隐约约的暗示。比如李士淳之子李梗在阴那山“三轩柏”中题一联曰“三柏似龙留圣迹,五峰如指引禅机”,就明显在暗示这地方留有“圣迹”。
一直到几百年后,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成为了历史,太子一案才不必再顾及政治上的风险。从那个时候开始,事情也就逐步朝明朗的方向发展。当时一些文人耆宿在自己的著述中都开始将这件事说明清楚,比如李士淳的后裔李大中写的《二何先生事略》、杨薇伍写的《榕园琐录》等。这些著作不仅提到了李士淳(李二何)回到家乡后的所作所为,而且印证了所谓“*山和尚”就是崇祯太子朱慈R。
虽然这种阴那山为僧的说法是种种说法中最能让人信服的,但毕竟这只是一家之说,没有什么相关的佐证。
第112节: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
陈圆圆,生卒不详,明末清初人。原姓邢,名沅,为苏州名妓。其花容月貌,气质不凡,琴棋书画均通,吴三桂深爱之,纳为妾。随吴三桂久居云南,康熙平三藩后,其不知所终。一说入道观,名寂静。
陈圆圆原名陈沅,江苏苏州府人,本是一个歌妓,她能诗能画,又善弹琴,声色甲于天下。崇祯年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京师曾与她有一面之缘,彼此倾慕。不久吴三桂以千金往聘,不料陈圆圆已先为田畹所得,充入下陈,遂改名圆圆。陈圆圆因此极为失意,吴三桂更是郁郁不乐。田畹是崇祯帝宠妃田氏的父亲,已经年老。自得了陈圆圆,百般爱宠,怎奈“石崇有意,绿珠无情”,陈圆圆常独自在花径徘徊,低吟流水高山之曲,田畹则凑趣在一边击节迎合,却不知圆圆在暗中伤怀没有知音。
甲申春,李自成直逼北京,明政权岌岌可危,崇祯帝急的食不甘味,人心瓦解,大臣们亦各做后事的打算。田畹也暗暗忧虑,终日为此愁眉不展。陈圆圆窥破田畹所思,便乘机说:“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何不缔交于吴三桂将军,以备不测?”田畹说:“这是什么时候,恐怕我想与他结交而他也没有时间与我周旋。”陈圆圆说:“吴将军慕田家歌妓久矣,公不想晋朝绿珠石崇之事么?设玉石焚时,岂能坚闭金谷?”田畹颇为赞同,这时吴三桂入京觐见,遂设宴相请。
吴三桂正因得不到陈圆圆而耿耿于怀,一听田畹相邀,忙即赴席。席间说起流寇猖獗的事情,田畹便把全家托他保护。吴三桂谦让一番,田畹叫出众歌姬,丝竹奏曲侑酒以讨好吴三桂。吴三桂独不见陈圆圆,便询问田畹。田畹听三桂提起圆圆,呆了半晌,不得不召陈圆圆出来。少顷,圆圆应召而出,比当年初见时虽稍清减,却越显出玉质娉婷。陈圆圆见吴三桂瞧她,嫣然一笑,低垂粉颈,情艳意娇。吴三桂不觉神移心荡,回头对田畹说:“陈圆圆堪称倾城倾国,公有此难道不害怕么?”田畹不知所答,命陈圆圆行酒,陈圆圆至席,悄悄对吴三桂说:“公不知红拂之事耶?”(红拂女是隋末杨素的侍妾,后与李靖私奔)吴三桂点头领会。吴三桂豪气凌云,比着举步伛偻的田畹,真是悬天隔地,因此陈圆圆早暗中相许。酣饮间警报踵至,吴三桂不愿走,又不得不走。田畹问:“假如寇至将奈何?”吴三桂说:“能以陈圆圆见赠,吾当保公家先于保国也!”田畹勉强答应。吴三桂即命陈圆圆拜辞田畹,然后簇拥着一阵风似的去了,田畹怅然却无可奈何。
吴三桂与陈圆圆两意相投,说不尽的绸缪。不料崇祯帝再三催促吴三桂出关,军中不能随带姬妾,而且吴三桂父吴襄为京营提督留在京城,恐崇祯帝听到其子与陈圆圆之事,劝吴三桂将陈圆圆留在府第。吴三桂只好别了爱姬,率兵赶到山海关。还未到山海关,便传来京师沦陷、明帝殉国的消息。
李自成进据宫掖,宫人或死或逃,李自成问内监:“上苑三千,为何无一国色?”内监说:“先帝不好声色,因此后宫没有佳丽,只有一个陈圆圆绝世所希,听说田畹赠与吴三桂,现在其父吴襄第中。”吴襄已降李自成,李自成即向吴襄索取陈圆圆,又命吴襄写信招降吴三桂。吴襄进献陈圆圆,李自成一见之下,且惊且喜,将陈圆圆收为己用。让她唱歌奏乐。圆圆唱起了江南小调,李自成皱了皱眉头说:“何貌甚佳而声殊不可耐!”马上命群姬唱西调,自己拍掌应和,繁音激楚,惊心动魄。他回过头对圆圆说:“这段音乐怎么样?”陈圆圆乖巧地回答说:“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也。”李自成对她极为宠爱。
李自成遣使以银四万两犒吴三桂军。吴三桂得到父亲的信,信里写:“君逝父存,宜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吴三桂迟疑未决,使者说:“崇祯已殁,明已无君,君不能使再生,父宁可以再死?不如归降为是。”吴三桂遂决意降闯,在关上等李自成的军队来了就交卸关隘。不几日,李自成差来的守关将吏赶到,吴三桂把关上事务,交与来将,自带了数千精兵向北京进发。
52书库推荐浏览: 华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