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和他的秘书们_韶华【完结】(117)

阅读记录

  敬部长见得多了,觉得没有意趣。一走一过而已。大雄宝殿后面的那个院子甚为宽敞。有一群参观游览的学生,一见当敬部长走近,就有人高喊:“敬部长,敬部长,敬部长,你们看,这是不是敬部长呀?”

  于是一帮小学生围过来,又有孩子叫喊:“是,是敬部长!是敬部长!敬部长,您好!祝你老人家健康长寿!”

  敬部长抚摸着一个孩子的脑袋:“你们怎么认识我?”

  一群孩子齐答:“我们常常在电视上见您老人家!”

  又是孩子们齐喊:“祝敬部长健康长寿!”

  敬部长好不高兴:“谢谢小朋友!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孩子们齐喊。

  这时一个穿着黄袈裟的老和尚挤进来,对敬部长来了一个双手合十,说:“失敬,失敬!事前我不知道敬部长前来,未曾迎候,失礼了!”接着自我介绍:“我是本院的住持,请敬部长赐缘,到小斋一坐。”

  敬部长说:“不客气,不客气。”高兴地随着老和尚到一间清洁的小室。室内早已准备好香茶。敬部长问了有关佛家的一些问题,老和尚一一作答。他讲了一些佛经、佛法中的道理,也就是佛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他们的哲学理念。敬部长听了更为高兴,说:“有意思,有意思。我参观过不少寺庙,像这样和您这位长老攀谈,还是第一次。长了不少知识。”

  此时一个小和尚早已经准备好文房四宝,老和尚说:“请敬部长一定挥毫,给敝寺留下一幅墨宝。”

  说:“我这字写得不好。”

  老和尚说:“敬部长不必过谦。敬部长是书法家。能够得到敬部长赐的一幅字,是本寺的荣幸,我们将当做传寺之宝,珍藏起来!”

  说着亲自打开一张宣纸,并沾饱墨汁:“请挥毫!”

  敬部长站起来,看着窗外群山环抱,满眼苍松翠柏,随即挥笔写了四个大字:

  胜似仙境

  题就上款和下款,将笔掷在一旁,笑着说:“写得不好,不好。”

  老和尚不断赞叹:“好好好,笔力遒劲,布局雄伟!”

  ……

  又谈了一会儿,老和尚说:“敬部长来此一游,实属敝寺之幸。已经准备好几样素斋,敬部长务必不要推辞。”

  敬部长说:“来了就要打扰?”显然是答应在此就餐了。这正是司马仁的安排。

  “这是敝寺的光荣!”

  接着到了一间敞亮的房间。一桌素餐早已摆好。

  ……

  往回走时,敬部长说:“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第十八章 匿名信和具名信

  当敬部长觉得完成了考核任务马上要回北京的时候,从中央纪委接连来了两个急件。敬部长拆开看了,第一包是几封检举张敬怀书记的匿名信。

  其中的头一封,检举张敬怀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女儿和夫人开办“盘古工贸公司”。原来公司的注册资金,只有一百万元,现在已经是大大“发展”了。估计这个公司的总资产有上亿元之巨。

  第二封是检举张敬怀接见美籍华人盖老板,并命令他的秘书写了一篇《爱国的“叛国者”》。为这个盖老板诈骗,提供了政治资本。据调查,这个盖老板是前志愿军的战俘,在朝鲜战争停战后,作为“反共义士”去了美国,发了点小财。

  他在几个省的投资,只是“意向”,资金并没有到位。那篇张敬怀授意秘书写的文章,为盖老板行骗大开方便绿灯,至于他们之间还有什么‘ 猫匿’ ,外人不得而知。

  第三封是检举张敬怀的生活作风问题。说他和一个叫冯怡的姑娘,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他利用他的原来的秘书、现任林钢总经理卜奎的地位,带工资到美国留学,而且由林钢负责留学期间的全部费用。

  第四封是检举张敬怀的工作作风独断专行,官僚主义,压制不同意见,是河山省的“秦始皇”。

  这三封检举信,有的署名“一职工”,有的署名“群言”,有的署名“惧报复”。

  中央纪委领导批示:彻底查清,严肃处理。

  敬部长打开另一包快件,则是检举侯贵卿的。

  第一封署名是“林钢党委纪委石明”。检举信一共反映了以下问题:

  一,林钢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个“打砸抢”分子,名叫鲍中信,粉碎“四人帮”后作为“三种人”被清查,同时被撤销职务。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善于钻营的鲍中信,忽然和省里一位领导挂上了钩。他靠“长官意志”调出林钢一部分资产,所谓“白手起家”,成立了一个“永辉集团公司”。下设若干分公司,从事工商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活动。由鲍中信任总经理。名义上是集体企业,实际上鲍中信是大老板,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鲍中信说了算,成了他的私人公司。

  二,这个大企业,名义上是“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国家一个编制,不要国家一间房子”,实际上,注册资金是由省委领导指示,由林钢调拨出来的,土地和设备也是一些老同志从林钢下属单位“募集”的,现在成了大集体企业,法人是鲍中信,实际上成了鲍中信的私人企业,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样一个企业,按理应该归林钢领导。可是该公司和林钢却断绝了关系,尽管名义上“挂靠”在林钢,直接领导人却是省外贸局副局长的侯菁菁。这种体制令人感到奇怪。

52书库推荐浏览: 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