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半个多月。小村里风平浪静,又是鱼米之乡,一日三餐几乎顿顿有鱼肉。王同山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备受惊魂困扰之后,居然还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安歇之地。本来他很想利用衣袋里偷来的钱,在这无名小村里高枕无忧的躲过一场风波,然后在钱花用已尽时再设法逃得远远的。但是聪明的“神偷王”却忘记了那是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月。像他这样的想法只是一个美妙的梦!
6月初的一天,王同山正准备再到南京去转一圈,不料就在他走的前天夜里,忽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说时迟那时快。还没等王同山从床上爬起来,就有六、七个魁梧的大汉迅猛地冲进他下榻的房间。将他逮了个正着。直到这时王同山还不知他隐藏在这不引人注目的小村里,为什么会发生神兵天降的突冗之事。原来,他隐蔽在村边这户农家里深居简出,本来并没有引起村里人的注意。可是,王同山没有想到他在这里的一切活动,都被一个经常来此检查“抓革命促生产”的连长(那时候村委会取消,民兵连长领导群众运动)无意中发现了。有一天,这位连长忽然发现王同山所在那户人家正在煎鱼,而且鱼的香味随风飘来,诱惑着连长的胃口。于是他便闯了进来,想借机在这里混上一顿中饭。不料连长就在这时察觉到王同山隐藏在这里。于是在酒桌上连长便打探王同山的来历,虽然王对答如流,回答时毫无破绽,可还是被那位机敏的连长嗅出了可疑的气味,因为连长似乎还记得,半年前距此五里路的小茅山农场,曾经向村子里下发过一份《协查通报》。而那张通报上的照片,似乎就与隐藏在这户村民家里的王同山有几分相似。当即连长就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当晚小茅山农场便连夜派出六、七个身体健壮的警察,出其不意地猛然扑了进来,当即就把正想睡觉的王同山五花大绑地押回了小茅山。
王同山果然又被扎上了沉重的铁镣。
卷四 鱼龙之变·三次越狱
第32节 在水库泅渡险些丧命(1)
1968年的夏天是炎热的。
王同山拖着沉重的脚镣子每天仍然不停地参加陶瓷厂的劳动,而且由于他擅自外逃,劳改农场理所当然地要把重活都派给他。王同山心里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他甚至后悔当初不该在南京产生回来首自的念头。他错误地认为那天所以在那个无名小村再次被抓了回来,都是当初他在南京产生了自首的想法造成的。不然他在水上公园被人发现后,本来可以继续往北逃去,如果逃到了吉林和黑龙江,也许小茅山劳改农场一辈子也逮不住他,长白山的大森林里是一个最理想的藏身之处,当初他虽然想过,可是王同山终究没敢前去。正是由于王同山心里有了这种错误的想法,所以在这个炎热闷人的七月里,他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继续逃出去。他恨死了自己,也恨死了小茅山的警察们。
可是,王同山清楚他自己目前的处境。由于他已经连续两次企图逃走,而且一次已经逃跑成功,所以小茅山监狱已经把他当成了狱中不安定的因素。在所有劳改犯中像王同山这样死心塌地抗拒改造的人还不多见。看到那些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争取早一天回到社会的同伴们,王同山却从心里感到这些人不可思议。他在干重活苦活的时候,要拖着沉重的大脚镣子。如果他现在还想逃走,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除了他身边日夜都有警惕的眼睛之外,他脚上几十斤重的铁镣子肯定也是他再次越狱逃走的障碍。
不过,王同山毕竟是王同山。他正是对此次被捕心怀不甘,所以才一百倍地从心底滋生了强烈的敌触。他看到有机可趁的恰好就是他脚上的沉重铁镣。因为正是这付让他无法移动双腿的铁镣子,才让监狱里的管教们松懈了对他的监视。因为在任何人眼里,王同山只要有了这付沉重的铁镣子,谅他也无法翻墙逃走。而王同山在七月的烈日下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把这脚镣子除掉。
当然监狱方面决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取消对他的惩治。王同山有一天到场外去割稻子,忽然发现附近有几个孩子在那里玩耍。利用上便所的机会,王同山悄悄搭讪上了一个思想单纯的小男孩,经过彼此的对话,王同山才发现这孩子正为他开学后无法交学费而苦恼。于是王同山见机会来了,便悄声地告诉小孩说:如果你肯为我去五里外那个小村的树林子里,取回一个小钱夹子,我就会给你20块钱。到时候开了学,不就有了学费了吗?
小孩子当然首恳。王同山于是便将被逮前有意藏匿在小树林里,一只藏有130元钱夹的确切地点和寻找方法,都悄悄告诉了这个小男孩。次日,王同山再次随队前往场外收稻时,那个男孩子果然把他找到的钱夹交给了王同山。王同山说话算数,当即就给了那男孩子20元。然后他用其中的50元,设法在监狱外一家小卖店里花高价买到了一只钢锯条,小心地在身上藏好。然后他就利用夜晚无人监视之机,用那小锯条悄悄地锯他脚上的一只铁镣。他每天晚上悄悄的锯一点,然后再用布条把那已经锯成豁口的铁镣子再缠起来。从表面上任何人也不会看出破绽。就这样他一直锯到七月中旬,有一天,王同山终于发现那个紧锢自己左腿的铁镣子,已经锯成很深很深一个豁口,只要他用手轻轻一折,铁镣子很快就会被他折断。这让王同山马上产生了尽快越狱的冲动。
52书库推荐浏览: 窦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