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压制奕(3)
二
首先,慈禧大打舆论声势战,她要用眼泪获得人们的同情。
慈禧在召见了奕??之后,避开军机处,单独召见大学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书朱凤标、户部侍郎吴廷栋、刑部侍郎王发桂、内阁学士桑春荣、殷兆镛等人。慈禧哭哭啼啼地说:"议政王植党擅权,渐渐到我不能忍受的地步了,我要重治议政王的罪!"诸位大臣看见太后盛怒,不知何事,面面相觑,胆战心惊,不敢答话。慈禧接着说:"诸位大臣应当以先帝为念,不要害怕议政王,议政王罪不可逃,应当从速议罪!"此时的慈禧,尽显她作为垂帘听政皇太后无奈的苦涩,眼泪再次成为她博取人们同情的法宝。诸大臣莫名其妙,不知这叔嫂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摩擦,一时无以言对。还是周祖培老谋深算,他叩头说道:"此惟两宫乾断,非臣等所敢知。"慈禧厉声反问:"如果什么都要我们太后说话,那还要你们这帮人干什么?等以后皇帝长大成人,你们能逃过处罚吗?"周祖培略一沉吟,找到了一个缓兵之计,他答道:"此事需有实据,容臣等退下后详察以闻。"并请与大学士倭仁共同审理这个案子(《越缦堂日记》)。慈禧不好再作驳斥,遂准奏。周祖培和倭仁不敢迟延,立即着手办理。他们就蔡寿祺在奏折中所称奕??贪墨、骄盈、揽权、舞弊四大罪状一一讯问证据。贪墨,即指收受贿赂,任用私人。蔡寿祺只就此一项,指出薛焕、刘蓉二人,并且也还只是风闻,并无实据。其他几项更是含混其词,纯系诬告。这下他们犯了难,如据实回禀太后,那太后不也同有诬告之罪,况且她处理此事的底细是什么,也还没摸清。最终大家在复奏中用了甚为谨慎的语言叙述审讯的结果和处理建议:阅原折内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各款,虽不能指出实据,恐未必尽出无因。况贪墨之事本属暧昧,非外人所能得见。至骄盈、揽权、徇私,必于召对办事时流露端倪,难逃圣明洞鉴。臣等伏思黜陟大权操之自上,应如何将恭亲王裁减事权,以示保全懿亲之处。
其次,慈禧亲拟上谕,尽除奕??一切职务,并昭示天下。
慈禧再次召见周祖培和倭仁,不待看完他们的奏议,就拿出一份她以同治帝名义亲拟的朱谕:
朕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本月初五日据蔡寿祺奏,恭亲王办事徇情、贪墨、骄盈、揽权,多招物议,种种情形等弊。嗣(似)此重情,何以能办公事!查办虽无实据,是(事)出有因,究属暧昧知(之)事,难以悬揣。恭亲王从议政以来,妄自尊大,诸多狂敖(傲),以(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看(视)朕冲龄,诸多挟致(制),往往谙(暗)始(使)离间,不可细问。每日召见,趾高气扬,言语之间,许多取巧,满口胡谈乱道,嗣(似)此情形,以后何以能办国事?若不即(及)早宣示,朕归(亲)政之时,何以能用人行正(政)?嗣(似)此重大情形,姑免深究,方知朕宽大之恩。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方示朕保全之至意。特谕。
并且要求不经军机处,由内阁直接昭示天下。
从慈禧的这份手谕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1?慈禧用自己不高的汉语水平亲拟谕旨,显示了她打压奕??的决心慈禧虽然粗通文墨,但她的汉语文水平不足以达到草拟诏书的程度。然而,争强好胜的慈禧,全然不顾她会将自己的不足之处暴露于世,并可能成为全天下笑柄的可能,毅然抛弃御用大臣,执意自己动手起草诏书,整个朱谕文字之尖刻激烈,让人感到畏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慈禧的用心昭然若揭。
2?慈禧要的就是发难的机会,并不在意发难理由的真实与否
慈禧对于奕??日益膨胀的权力十分担心,她对于权力追逐的强烈欲望使她不能坐视奕??力量的壮大,更何况此时奕??的风头正健,她不需要确凿的证据,只需要可以发难的口实。因此对于蔡寿祺参劾奕??的所谓徇情、贪墨、骄盈、揽权等罪证全属风闻,由此完全可以为奕??开罪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仅仅是"莫须有"的罪名就足够了。从慈禧所列举的奕??罪状来看,也无非是一些工作态度问题。
第32节:压制奕(4)
3?慈禧大胆违制行事,只为扳倒奕??
慈禧命令罢免奕??的谕旨不必经由军机处,而由内阁速行天下,是严重违反祖制的事件。因为自雍正设立军机处百余年以来,如此重大的上谕必须经过军机处,她违制而行的原因,就是因为此时军机处掌握在奕??手里,军机大臣也都是奕??的羽翼,她绕开军机处,就是希望能立竿见影地晓谕天下,以免节外生枝。
奕??等向两宫皇太后恭进的春帖子这样,慈禧毫不留情地开去了奕??一切差使,可怜的恭亲王只剩下光杆皇子的身份了。在清末的好几种笔记中都记载了一则无法证实的故事,而且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各有不同,由于恰好与我们刚刚讲到的处分结果相符,因而转录在此似也贴切:
一次,慈禧与奕??两人为不同的政见争吵起来,慈禧愤然责备奕??无理,对他说,"你事事与我为难,我革你的职!"奕??也不甘示弱,回敬道:"臣是先皇第六子,太后能革我的职,却不能革我皇子的身份!"果然,这次慈禧革了奕??所有的职务,只为他保留了皇子的身份。
52书库推荐浏览: 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