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隋丽娟【完结】(55)

阅读记录

  然而,强盗自有强盗的逻辑。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终为慈禧重修清漪园找到了款项。既然,昆明湖操练水军的旧制的恢复是为了加强海防,那么重修清漪园也自然是加强海防的必要组成部分,经费也自然应该在海军建设经费中挪用,这种瞒天过海的专款挪用方式成就了慈禧的梦想,可留给我们的却是民族的耻辱和遗憾!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87年1月6日),"醇亲王奕与李鸿章商筹南海工程费,拟以创建京师水操学堂为名,借洋款八十万两"(《北京历史纪年》)。同时,排云殿业已开工,四十四天后,"水操内学堂"于昆明湖畔开学。就这样,这项花费巨大的工程便在心照不宣的前提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大量海军建设经费通过总办大臣奕之手源源不断地移到"清漪园工程"上来。

  据研究,奕所挪用的海军军费大致有:海军军费的息银、海防捐银、海军衙门"闲款"和海军军费正款等数项,颐和园重修工程仅挪用海军军费就高达数百万两(《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

  据研究,北洋海军的七艘主力舰,定远、镇远、济远、来远、致远、靖远、经远的购置费为七百七十八万两。而在奕统领海军衙门的九年中,没有购置过一艘新舰(《慈禧大传》)。

  慈禧、奕等人为满足自己私利,置海军建设于不顾,为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固然,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仅仅在挪用海军军费这一项上,他们就难逃其咎。

  慈禧在归政光绪之前,不遗余力地笼络自己的朝中势力,逐渐构建起后党作为自己的力量,这就使得王朝政治更加黑暗。第十八讲曲折亲政第十八讲曲折亲政

  同治十年,同治帝十三岁,慈禧以其"典学未成"为由,迟迟不肯归政;光绪十二年,光绪帝十三岁,慈禧又将以怎样的借口与形式阻挠光绪帝的亲政呢?

  一

  中法战争后的光绪十二年(1886),光绪帝已经十六岁。屡经蹉跎的他,不仅学已有成,而且在"批阅奏章,论断古今,剖决是非"(《光绪朝东华录》)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时间在一天天地无情流逝着,可光绪帝的亲政与慈禧的归政却不见任何动静。养心殿里,每日无论是召见还是引见,光绪帝依然如泥塑的菩萨一样端坐在前,而慈禧依旧神采奕奕地垂帘于后,听政问政,发号施令。即使光绪帝偶尔对国家军国大事发表意见,也很难引起群臣的注意和重视。此时慈禧的威严仍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成长中的皇帝无论在治国的韬略上,还是在个人的心智上,都无法自由地发挥。慈禧正以她对权力极度的贪婪欲望,分分秒秒地挑战光绪帝渴望亲政的耐心。朝臣们无法预知这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老佛爷"还会有怎样的表演。光绪十二年六月十日(1886年7月11日),慈禧与光绪帝召见醇亲王奕等人,并发出一道懿旨:

  第70节:曲折亲政(1)

  "前因皇帝冲龄践阼,一切用人行政,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秉承,因准廷臣之请,垂帘听政。并谕自皇帝典学有成,即行亲政。十余年来,皇帝孜孜念典,德业日新,近来批阅奏章,论断古今,剖决是非,权衡允当。本日召见醇亲王及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等,谕以自本年冬至大祀圜丘为始,皇帝亲诣行礼。并著钦天监选择吉日,于明年举行亲政大典。"(《光绪朝东华录》)

  在这份懿旨中,慈禧表达了三个观点:一是自己有言在先,待"皇帝典学有成,即行亲政";二是皇帝现在典学有成,表现在"近来批阅奏章,论断古今,剖决是非,权衡允当",已具备了亲政的条件,我应该践约了;三是确立了皇帝亲政的时间,从今年"冬至大祀圜丘为始,皇帝亲诣行礼",明年即行亲政。

  懿旨中前两个含义我们已经十分明白,但第三个含义或许就有些疑惑,为什么要把光绪帝的亲政放在冬至皇帝祭天这天作为开始?莫非冬至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还有什么特殊的标志性的意义吗?

  《皇朝礼器图》中的天坛祭器"苍璧"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主要指的就是祭天地、祭社稷(社是指土地,稷是指五谷)、祭祖先;除此而外。还有其他一些祭祀活动。但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最隆重莫过于祭天,表示"受命于天"的含义。帝王之术,惟在"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乃至理之言。上下五千年,历代帝王深谙此道。但在万千人中,何以自己偏是帝王之"种"?锦绣河山,何以能摄入自家囊中?必须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否则,这天下坐不得,性命也保不住,何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等大事,马虎不得!可是,怎样的理由才能使芸芸众生坚信不移?于是,帝王们终于在虚无的"天意"里寻得了正名的依据。所谓"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成了帝王们神圣的政治谛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王"字是这样诠注的:"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实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孰能当?天子也。这天子上可通天、下则润物、中以治人,三位一体,以一代之。所以,就有了"奉天承运"的政由天启;就有了囊括四海、鞭笞六合的不世之伟烈;就有了"以民随君,以君随天"的君权天授的神圣。

52书库推荐浏览: 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