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骚_谭竹【完结】(40)

阅读记录

  这一来一往,张天禄已经成为了新生儿的踩生人。杨延光在心里叹息一声,觉得这是命。

  “杨老板,我是想问问你,为什么这次你卖出的柴盐价竟比我们炭盐还低?”

  “哦,这次有几个老主顾提出在我这里进货多年了,能不能便宜一点,我想有钱大家赚,也就让了点利。”

  “不对吧,这次在杨老板这里进货的除了沈玉林,那几个可是我的老主顾。杨老板,您家大业大,早已赚得钵满盆满,也得让我们有碗饭吃吧?”

  杨延光一向讨厌他斤斤计较的性格,这时听他这么说,更加不快,板起脸说道:“张老板的意思是说我抢你生意?这宁河镇还会有卖不出去的盐?”

  张老板嘿嘿一笑:“那是,咱这宁河盐是不愁销,但杨老板把价拉低了,我们不好谈价呀。何况,关于盐价,盐场公署也是有规定的。”

  按杨延光的性子,听到这种威胁的话,肯定要发作。可此时正是儿子逢生的关键时刻,不能在这节骨眼上得罪踩生人,只得说:“盐场公署也没规定什么盐都得一个价嘛,盐也有质量好坏之分,价自然有所不同。好啦,既然张老板开了口,下次我把价提起来就是。”

  “那就好。”张天禄微微欠一欠身,就想告辞。

  第50节:盐骚(50)

  杨延光叫住他说:“别忙,请张老板到寒舍坐一坐。”

  张天禄觉得有点奇怪,这杨延光今天怎么这么客气,不便拒绝,跟在他身后进了门。

  进到屋子,看到屋中间已经摆放好一桌丰盛的酒席,他一落座,立刻有用人送上一碗糖荷包蛋,一碗鸡汤面条,耳边听得里屋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他才明白自己逢生了,做了新生儿的踩生人。

  他拿着筷子不肯下箸,问道:“原来杨老板家里添丁了,请问是个千金还是小公子呀?”

  “呵呵,托祖上的福,生了个儿子。”

  “哦,那恭喜杨老板喜得贵子呀!”他一边说,一边端起碗来吃糖蛋。已经成了踩生人,不吃也是不行的。

  请踩生人吃东西,一是感谢和安慰之意,孩子借了踩生人的好,表示感谢,对于可能带给踩生人的不良影响,表示安慰。二是作防范之用,宛转请求踩生人不要做对孩子不利的事。三是避免孩子将来吃东西不斯文,意味着孩子吃的食物不充足。

  张天禄一边吃,一边心想:“男逢女生,步步高升,男逢男生,四脚长伸(指要被克死)。真他妈的倒霉!”

  吃喝完,杨家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张天禄。张天禄一边往回走,一边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杨延光生了儿子,本就让他不舒服,还撞去当了踩生人,触个霉头。

  不行,不能让杨延光太得意,不能让自己被那个小娃儿克制了!张天禄也不去盐灶了,倒转回家去了,一进屋就把茶叶罐、盐罐扔了,又去摇筷子篓,拿起锅铲啃。这是让小孩子夜里哭闹不安神,长大了没吃的,只能啃锅铲。

  做完这些,他关上门把裤子脱下来翻过来使劲抖动。风俗认为小孩子杀气大,通过踩生,小孩子身上的杀气已经传到踩生人身上,踩生人会因此背运,所以得要脱下来把杀气抖掉。这样做不仅能抖掉灾祸,还能诅咒新生儿,让新生儿养不大就夭折。

  这么做过之后,张天禄还是觉得心神不宁,抖裤子一般应该在生孩子的人家的堂屋后,最好提着裤子在后墙上摔打,因为堂屋里是供神龛的位置,这样才有效。张天禄生怕自己只是在屋里抖裤子没有用,决定还是去找个对着杨家堂屋的地方再抖一次。

  杨家深宅大院的,不比平常人家,不能直接到堂屋后墙去,何况还得提防着不被别人看到,要是传到杨延光耳里,面子上抹不过去。想来想去,张天禄决定绕到杨家后面去,找一个正对着杨家堂屋的地方。

  他又偷偷摸摸地来到杨家,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杨家后面是个山坡,没有阴沟什么的。山坡就山坡,只要是对着杨家神位的,总比在自己家做这事好。

  山坡上目标有点大,但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四下看看没人,急急忙忙脱下裤子,在草丛中使劲抖起来。抖了半天还觉不解气,又捡起一根树枝,对着裤子一阵乱抽,嘴里恨恨地骂道:“你敢克我,我叫你不得好死!”

  抽了一阵,他贼头贼脑地看看四周,穿上裤子急急忙忙走掉了。

  他以为没有人看见,却不知蒲文忠正好从山坡对面经过,远远地看见他脱了裤子在那里折腾,一时也没在意他在做什么,还以为可能是内急。等到走到杨家,看到杨延光正吩咐仆人给过路的乡亲派送红蛋,才联想起来。

  蒲文忠拉过杨延光,问道:“我妹生了?”

  “生啦,是个大胖小子!你当舅舅啦!”杨延光乐呵呵地说。

  “谁是踩生人?”

  “张天禄正好来找我,逢上了。”

  蒲文忠悄悄附耳对杨延光说了刚才远远看到的事。杨延光一听,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张天禄当自己儿子的踩生人他是不情愿的,但既然遇上了,他也只好认了,还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怎么着张天禄也是个有钱的盐老板,总比逢着一个穷鬼好。想不到这人这么阴险毒辣,竟然做出最恶毒的抖裤子的举动来咒自己的儿子!

  事已至此,杨延光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只得请人来作了几天法,抱着孩子去庙里拜了拜菩萨,希望上天保佑他平安长大。

52书库推荐浏览: 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