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骚_谭竹【完结】(98)

阅读记录

  马班主见状,说道:“让狗进去吧,有什么让你们老板来跟我说。”

  采采高兴了,破涕为笑,带着黄虎进去了。

  茶楼里搭着一个戏台子,两边挂着大红的对联,写着:一口述说千古事,两手操作百万兵。马班主带着采采来到后台,只见头顶悬着一根根绳子,上面挂着一个个皮影,好像晾满了衣服一般。地上靠墙放着一些乐器,几只陈旧的大木箱,其中一只的箱盖上放着一叠皮影剧本。幕布后有几盏烛台,还有一本摊开的剧本,上面用红笔画了各种符号,有三角形、圆圈等。

  采采好奇地看着这一切,看着各种装扮不同的人物,看着五彩的云朵、桌椅、房屋、花架等布景,想伸手摸一摸那纸人似的皮影又不敢,怯生生的样子很惹人疼爱。马班长递给她一个皮影,她小心地拉一拉支着的木棍,皮影动起来,她笑了,笑容纯真无邪,一朵洁白的花儿似的。

  第124节:盐骚(124)

  马班主问:“你喜欢皮影吗?以前没见过吧?”

  “嗯,真好看!世上还有这么好看的东西呀!”

  “你知道皮影是怎么来的吗?它起源于西汉,相传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夫人仙逝,武帝悲思不已。方士齐人少翁为武帝排忧解难,精心剪刻了李夫人的画像,晚上在帐中点起灯烛,映出宛如其人的影子。武帝远远望去,李夫人摇曳生姿,栩栩如生。武帝悲叹: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后来,这种方法渐渐传到民间,就产生了皮影戏。”

  “是吗,那我去世的妈妈和弟弟也能用这种方法看到了?”采采有些惊喜地问,随即又黯然,“看到了也是假的,不是真的人……”

  马班主看着她失落的表情,不知怎的觉得心里一疼,俯身问道:“你多大了?”

  “十三岁。”

  “家里还有什么人?”

  “还有爸爸。”

  “哦。”

  开始演出了,采采躲到一个角落观看。一切都令她很新奇,她睁大眼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了一个画面。唢呐声石破天惊地响起,那么的苍凉古朴,震撼人心。然后锣鼓声起,舞台上立马就热闹起来,那些影子人儿活了过来似的,在那里说唱打斗,演绎着爱恨情仇。

  台上演的是《九件衣》,县太爷在审夏玉婵。县太爷:夏玉蝉,你听明白了吗?人家已经认出来了,你还有何话说?

  夏:那丫鬟说那不是,不能为凭。

  县太爷:你说人家的话不能为凭,你有何证据?

  夏:这衣服是我亲手绣成的,样式我知。

  县太爷:好,我来问你,这衣服是什么样式?

  夏:三裙,三袄,三裤。

  县太爷:什么颜色?

  夏:大红、桃红、月白。

  县太爷:上绣何物?

  夏:牡丹富贵,孔雀朝阳。

  县太爷:如何扦线?

  夏:花上有眼,衣内无痕。

  县太爷:共是几件?

  夏:共是九件。一问一答,一唱一和中,烛光映照下的影影绰绰中,采采觉得自己像在一个梦魇里,被吸了进去,周围的一切都恍惚起来。

  演完之后是另一出戏,讲一个穷人家被迫卖掉自己的小孙子的故事。役:郭婆婆,你还哭啥哩,我把买主与你找下了,人家只与你五两银子,除粮款三两,杂捐一两八钱,剩下二钱银子,还能救你一顿饥。赶快随我前去交娃领银,完了粮款,那就好了,快走。

  郭氏:我儿长兴不在,媳妇抱了孙孙去领。

  媳:是呀!

  郭氏:哎,可怜的孙儿!

  唱:见孙孙出了门,

  疼烂肝肺裂碎心。

  老汉逼迫把命丧,

  今天又绝了郭家根。采采看到这里,想起自己家也是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病了都没钱治……一时忘了身在何处,号啕大哭起来。茶楼一个小二过来赶她出去,黄虎汪汪地叫起来,扑过去咬他,闹成一片。马班主依稀听得采采哭闹,但他两手要操纵皮影,嘴里要唱词,根本顾不上出去看看。

  被赶出了茶楼,采采和黄虎在宁河镇闲逛。她不想回到江边去,听说明日还要再演,她想留下来再看一场。反正爸爸也不在家,回去也是一个人,来回往返挺麻烦的,而且遇到好心人让她搭船出去也罢了,遇到不肯的人,还要收她船钱呢。

  打定主意,采采用两个铜板买了个馒头当晚饭,和黄虎分着吃了,然后边走边寻找可以过夜的地方。路边有个干草垛,她觉得不错,扒开外面的草钻进去,搂着黄虎,暖暖和和地睡了。

  第二天一早,马班主走在路上,经过这个草垛子时,听见草垛一阵“窸窸窣窣”之后,钻出来一个满头稻草的女孩子,朝着自己笑嘻嘻地叫了声:“马班主,早上好!”

  定睛一看,原来是采采。马班主有点惊喜,伸手帮她拿下几根沾在头上的稻草,问道:“是采采呀,你怎么睡在这里?”

  “昨天没看完就被赶了出来,我还没有看够皮影戏呀,所以就留下来再看一天了。马班主,你还带我进去看好不好?”

  第125节:盐骚(125)

  “你想看,我天天带你去看都行!只是有个条件。”昨天一演完,他就找人打听了一下,得知采采的父亲是个船工,很会唱号子,经常不在家,留下小女儿一个人,怪可怜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