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的回应在各人的喉咙里卡住了,广场上竟然是一片肃静。
栗宝山抓住这反常的肃静,正好可以大作一通文章。他大声疾呼地讲:“同志们,朋友们,父老兄弟姊妹们,大家为什么鸦雀无声?为什么不敢承认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呢?我们整天讲要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为什么到了具体的事情上,却不能做到,却连吭一声都不敢呢?这到底是为什么?
啊?!
“大家现在可以不回答我这个问题,但每个人都必须严肃认真地想想这个问题,反思反思自己,交出一份答卷来。
这件事就交给金九龙主任具体抓落实,会后,明日之内,凡是当领导的,是干部的,必须交一份文字答卷。如果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了,我看各位应当有自知之明,当领导的最好自动辞职,是干部的最好回家种地。”
由于栗宝山讲得很严肃,会场上除了更加肃静,又多了几分紧张的气氛。这气氛是栗宝山所希望的。不过,栗宝山在造下这种气氛以后,接下来又换上通情晓理的声音对大家讲:
“我不想就这个问题动气。因为这不是个动气不动气的问题。因为只有一切实事求是,才能把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搞清楚,才能找到太城落后的症结所在。大道理是由若干小道理组成的。每一个小道理都有一条通往大道理的路。希望大家不要嫌我啰嗦;我的问题必须从银俊雅的美说开去。对于她的美,我们应当承认,也应当肯定。美的东西,都是好的东西。美的好的东西,都是我们需要的东西,追求的东西。大家想一想,难道不是这样吗?太城县有银俊雅这样一个美人,本来是桩很好的好事,她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启发我们的灵气.起到一个公园一个游乐场都难以起到的作用。我们大家理应爱护她,保护她才对。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我们中间竟然有许多许多人在那里处心积虑地歧视她,侮辱她,诬蔑她,迫害她,摧残她。简直好像要把她置于死地才解气。有些人尽管不是真心要这样做,但昧着良心要这样做。尽管心里爱她,眼里贪婪的看着她,嘴里还是要骂,还是不肯说她一声好。这到底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口是心非到这样的程度?大家不感到奇怪,不觉得太荒唐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她美是美,但我们恨她不检点,恨她作风不好,没有遵守传统的妇道。这个问题正是我要向大家讲的一个核心的所在。根据我的了解,银俊雅在这方面是清白的。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在场的有谁说不是这样,现在就可以站起来讲一讲,把事实摆出来。如果没有任何的事实,没有一丁点儿证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不是侵犯人权,又是什么呢?我今天这样讲,是征得银俊雅同意的。因为必须把这个问题扯明了。过去虽然就这个问题弄得满城风雨,流毒全县,但在公开场合,谁也不肯拿在桌面上讲一讲。正因为这样,久而久之,白的变成了黑的,假的变成了真的,坑害了人,反倒谁也可以不负责任。我们难道能允许如此的不公正,如此的残酷现实存在吗?银俊雅长得美有什么错?那是爹妈给她的,是大自然造就的。我们没有理由嫉妒她,没有理由淫欲不达反为仇,更没有理由把她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工具。这样做,是太不讲人道,太没有人性了嘛。
大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是银俊雅,你本来没有那些事,人们却在那里议论你,咒骂你,把你说得比魔鬼还要魔鬼,你会怎么样?今天上午,我跟银俊雅整整谈了半天,她因此非常非常的难过,非常非常的苦恼。最让她无法忍受的是,她有苦没处诉,有冤没处申。因为组织上谁也没有找过她,问过她,说她有什么什么事。她要去问,组织上自然也不会承认有这回事。至于个人,当然也没有人当着她的面讲。但实际上,在座的都清楚,已经舆论到怎样的程度。人不到什么地步,不知道那地步的厉害。银俊雅对我讲,她已是几经死活了。每一次下定决心要死了,已经走到了死亡线的边沿上,都因为留恋火热的生活,留恋那一双双欣赏她的目光,其中包括在座的各位,虽然咒她骂她,但都曾经用欣喜的目光看过她,她对此非常留恋,她因此不相信人们咒她骂她是出于真心,她不愿就这样去死,当一个冤鬼。所以,她几次都从死亡线上返回来了。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真愿意让她死了吗?你们难道不把她摧残死了,就不甘心吗?”
鸦雀无声的广场上,忽然发生女人的抽泣声。不是银俊雅,是参加会的一部分女同志。不过,银俊雅也流泪了,只是没有出声。台上坐着的十几个领导,各具心态。有的因银俊雅而感动,有的只佩服栗宝山的说教能力,有的怀有异意,不以为然。金九龙脸色变白,有些紧张。贾大亮拧起眉头,正在心里盘算可能出现的局面,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总之,栗宝山的成功演讲,把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都挖掘调动了起来。
栗宝山有意停顿了一分多钟,好让产生的效果浸人每个人的灵魂。他自己也觉得非常动心,需要平静一下才能讲下去。因此,喝了口水,擦了擦酸湿的眼睛,再看看肃然的只有抽泣声的会场以后,才又讲:
“我想,在座的没有哪一位愿意把银俊雅摧残死。会场上的情景和气氛,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主观上愿意不愿意是一码事,客观上的事实又是一码事。尽管大家都不愿意看到那样的结果,但她实际上早就被逼上死路了。而且,受害的又何止是一个银俊雅呢?前三任县委书记也是这起无名冤案的受害者。”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