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下了楼,新月这才回过头来,仔细地看看这名字挺古雅的"二十七斋":这是一座三层的西式楼房,灰砖墙,上面盖着中式的大屋顶,中西参半,类似协和医院的建筑,只是没有琉璃瓦,而是和砖墙一色儿的灰瓦。楼前的草地上,青松苍翠,垂柳扶疏。她想记住这儿的特点,免得回来时走错了。不料再看看旁边,同样格局的"斋"连成一排,难分彼此,而且松树、柳树哪儿都有,记住这些等于没用。幸好,她发现了这一排"斋"的墙上都写着号码,她住的这座楼上标的是"27",才放心地招呼罗秀竹,顺着楼前的路往北走。
路旁,绿树成阴,花木掩映,簇拥着一座又一座的楼房,大都是那种中西合壁式的建筑,但比二十七斋更显高大、典雅,大屋顶上装着兽吻,檐下绘着油漆彩画,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宫廷、寺庙的庄严肃穆,同时又有园林别墅的清新淡雅。
"我们的校园真美、真大呀!"罗秀竹目不暇接,惊奇地张大了嘴巴,"我们的整个县城也没这么大,城隍庙也没这么漂亮!"
"是啊,"新月也由衷赞叹,她当然无法把北大和罗秀竹家乡的县城啦城隍庙啦进行比较,但也有强烈的感受,"我也是第一次到这儿来,除了故宫和颐和园,没有比这儿更美的地方了!听说,这儿原来是清朝的皇家园林,跟圆明园是连着的,真万幸,英法联军放的那场大火没烧到这儿来,给我们留下了这美丽的校园!"
罗秀竹对这些都一无所知,但这个乡下姑娘却不禁发出了天下兴亡、人世沧桑的感慨:"唉,英法联军!可是,我们还要学习人家的语言!"
"语言?语言有什么罪过?"新月却对此不以为然,"你不喜欢学英语吗?"
"唉!"罗秀竹又叹了口气,"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报志愿填的也是俄语,谁知道怎么把我分到英语专业来了?"
新月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怪事儿,"那你的俄语考试成绩一定是很好了?"
"嗯,我敢说!"看来挺胆怯的罗秀竹对此却表现出了自信。
"你打算要求改专业吗?"
"哦,不,我不敢,"罗秀竹又胆怯了,"能有大学上就不容易了,我还敢挑三挑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
新月为她这不甚贴切的比喻和那种农民式的忍耐而暗暗觉得好笑。但她不能取笑人家,只能安慰:"没关系,从头儿学英语吧,一年级嘛,咱们都得从零开始!"她没好意思向罗秀竹显示自己的优势,但心里却在想:看来,录取了的也未必都是尖子!
也许是她的安慰发生了效力,罗秀竹的烦恼暂时退去了,脸上出现了笑容:"我有困难,请你多帮助?!但愿我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不给家里写那样的信!"。
"哪样的信?"新月不明白她的意思。
"你不知道那个顺口溜?"罗秀竹兴致来了,随口念道:
Fathermother敬禀者:
儿在学堂读book,
门门功课都good,
惟有English不及格!
这真是一首绝妙的怪歌!普通话里混合着乡音,汉语里夹杂着英语,罗秀竹念得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幽默诙谐,妙不可言!这个小湖北佬原来并不总是那么怯生生的,她打开了话匣子,还真有独到的语言风采!
新月忍不住捧腹格格地笑。
"你看,你嘲笑我了!"罗秀竹羞红了脸。
"不,我不是笑你,是觉得这个歌儿好玩儿!"新月强忍住笑说,"其实,你刚才用的几个单词:'父亲'、'母亲'、'书'、'好'、'英语',发音都挺准的,你能学好!"
"那就谢天谢地?!"
她们走进了一片松林,起起伏伏的土坡上铺满了绿茵,一条弯弯曲曲的黄土小路引着她们往前走,曲径通幽,也不知是什么地方,几经转折,豁然开朗,前面出现了一片烟波浩?的碧水!
在长江边长大的罗秀竹看见水就觉得无比亲切:"啊,我们到了昆明湖?!"
"不对吧?"新月说,"昆明湖在颐和园,我听说这儿是叫未名湖!"
"管它叫什么!'未名'还不是和没有名字一样?"罗秀竹欢快地蹦跳着下了上坡,她们沿着湖岸,不明方向地朝前走去。
碧水涟涟,杨柳依依,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宝塔,把倒影映在湖心,摇曳生姿。新月的心醉了,啊,北大,我的第一志愿,我的家!
"你看,湖上还有一条船!"罗秀竹遥指远处,报告她的又一新发现,她对船是怀有独特的感情的。
"咱们过去看看,那船旁边好像是一个小岛,从那儿可以上船!"新月说。
湖岸崎岖,小径宜人,她们信步走去。小岛北面,临岸一株古柏,旁边倚山立着屏风式的四条石碑。碑上镌刻着四句诗,写的正是此处景色:
画肪平临?岸间,
飞楼俯映柳阴多;
夹镜光澄风四面,
垂虹影界水中央。
新月还要细看,罗秀竹急着要上船,两人便再往前走,从一座挂着"备斋"牌子的楼前拐弯儿,跨过小桥流水,踏着石级,上了小岛。岛上树木环抱着一座尖顶小亭。她们从亭边绕过去,湖上的船就在眼底了,原来是一条石头雕成的船。这使新月联想起颐和园的石肪,对,刚才看见的那首诗里也有"画舫"两字,也许就是指这儿,只是这"舫"没有顶,模样就像是一条船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