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_韩春呜【完结】(26)

阅读记录

  这里,我们来完全复原一下毛遂自荐——

  当时,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分析天下大势: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平定了中原,势必要将荆州作为他的下一个进攻目标。而江东孙权,这几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也虎视眈眈将目光转移到了荆襄八郡。可以说,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孙权这两方面的威胁。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荆州的战事一触即发,荆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结束了。

  司马徽说,刘玄德这时来到荆州,肯定是有所图谋。刘玄德与刘景升都是大汉贵胄,刘玄德眼下没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刘景升给他一个安身之处,同时,也在观时待变。

  诸葛亮问:“刘备与刘表相比,论才学是在刘表之上,还是旗鼓相当?”

  司马徽笑道:“刘表当年也曾是洛阳‘八俊’才子,才学当在刘备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权势更不是刘备可同日而语的。然而刘表不习军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撑荆州局面,其子刘琮又劣,势必一事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

  “那刘备呢?”诸葛亮催促老师讲下去。

  “刘备这个人,看似平庸,无什么才学,据说成名之前不过是织席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无不对其刮目相看。刘备天生就有一种作为领袖的气质,他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是能够让有本领的人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听从他的调遣,受他的驱使,为他而去拼命。就说他手下的几员战将,比如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盖世英豪,对刘备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刘备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辅佐,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可这些年来,刘备纵横天下,东奔西杀,何以没有多大成就,成为一方霸主呢?”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他身边没有能够给他出奇谋划良策之人,为他调度使用将领之干才。刘备本身的学识和能力如果让他直接指挥三军,调度千军万马,即使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长。但他善于相人,且善于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如果你愿意辅佐刘备,或许能够得到一个施展你平生所学的机会,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创造千秋伟业的的机会,你何不去试一试呢?”

  诸葛亮对刘备这个人虽然有所耳闻,却从没有引起注意。毕竟没有机会接触,也不知道这人有多么大的潜质。诸葛亮便想去实地见一见这个人,他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古训。就像刘表吧,公众的口碑不错,却让自己感到并不适合自己,并不是自己能够依靠的人。他要看一看刘备对他这个青年人的态度,要看一看刘备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讲的具有领袖的气质,还是徒有虚名,打着皇叔招牌的江湖骗子。

  诸葛亮向刘备自荐失败(2)

  司马徽说:“你若打算见一见刘玄德,那么事不宜迟。据我所知,刘备现在驻扎在樊城。军队行踪扑朔迷离,今天在樊城,明日说不准拔寨转移了。”

  诸葛亮对老师说:“我今晚就奔樊城。”

  刘备有个习惯,不论是在哪里驻扎,总要拜访一下当地名流,安抚当地商贾百姓,接待各路人士来访。如今在樊城刚刚安民已毕,不免鞍马劳顿,身体有些疲乏,本想到寝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来访,便又强打精神,出面接待。

  这位客人祖上为河北涿州,以贩卖牲畜为营生,经常来往于凉州与中原乃至塞外,自称与刘备同乡。

  刘备久别家乡,很想了解家乡的一些情况。两人谈兴正浓时,忽报有客人来访,刘备随口说道:“一个不少,两个不多,凡是来访的客人尽请到客房来吧!”说罢,站起来,走进房门迎接客人。

  来客是位年轻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进门就是深深一长揖。刘备连忙执手回礼,对来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余,浓眉亮眼,鼻直口端,仪表堂堂,看年纪虽然显得老成,却也超不过30岁年纪,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氏名谁……不禁问道:“恕刘备眼拙,阁下与刘备在何处有过交往?”

  “在下与将军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来访,不速之客,还望恕冒昧唐突。”

  “哦,请稍坐片刻,我房中还有客人……”

  诸葛亮连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这里等候。”

  刘备朝孔明点点头,心想:这个年轻人找我能有什么事情?该不是想见一见刘备是不是双耳垂肩,两手过膝的模样吧?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无聊之人跑来一睹刘备的容颜。想到这里,他便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到里面房中,与涿州老乡继续攀谈起来。

  诸葛亮是天亮时赶到樊城的。他向行人打听刘玄德的队伍,得知还在樊城驻扎。便在路边的一家小店停住脚,吃了一点东西,休整了一番,看一看日上三竿,便寻到刘备的大营。

  诸葛亮对刘备的第一印象不错,为人谦和,却又不失皇叔风度。既然已经有客人在堂上,要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毫无怨言,坐在客堂的一隅,默想着将如何与刘备交谈。

  刘备对一个青年的唐突来访,虽然不大介意,但对来人却也不很重视,他猜想,这个年轻人,看其谨言慎行的样子,该不是有什么事情求于我吧?要不然则是想来我的帐下谋个差使干干。

  涿州的老乡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刘备也不挽留,送至大门之外。转身回到房中,随手拿起来客送与他的凉州牦牛尾摆弄起来。老乡的到来让他回想起在家乡的日子,不由地将手中的牛尾像编苇席一样编织起来,全然忘记了客堂里还在等待的年轻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韩春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