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闹成这个样儿!皇后的体面何在?"皇后痛彻心肺,失声哭泣,说不出一句
话来。
皇上在一旁,三番五次地催促太后赐死。皇后看皇上如此绝情,心中全然灰
冷,瞧着旁人不防备的时候,抢到船头上,向河心里一跳,"噗咚"一声,落到了
水里。可怜一代皇后,一阵水花动荡,没入了水底皇上看了,好像没事人儿一样。
到底是太后看皇后可怜,立刻传命太监、侍卫们,将皇后打捞上来。
皇后已被灌得昏迷不醒,被内监们七手八脚地抬上太后的船去,呕出了许多
水,才清醒过来。
此后乌喇那拉皇后,几日不弃。皇后心中好似万箭攒刺,十分悲伤。这时南
巡的船队,已经到达杭州。
这天在蕉石鸣琴行宫,适逢皇后的生日。乾隆拗不过皇太后,早饭时赐予皇
后几道菜。到了晚餐时,餐桌上却不见皇后的身影。
原来这天早饭以后,皇后忽然心情开朗,拿定了主意。找个宫女们不在跟前
的机会,拿出金剪来,"嚓"地一声,把一缕青丝,齐根剪下。然后走到前舱,跪
在太后跟前,求太后开恩,准她削发为尼。太后看事已至此,知道皇帝和皇后决
不能再和好了,便命人扶起皇后,说道:"咱们过山东的时候,见大明湖边有座清
心庵,水木明瑟,很可以修静。如今打发人送你到那边住着,俟皇上回銮的时候,
再带你进京去,你可愿意么?"皇后听了,又跪下去谢太后的恩典。太后便唤过四
个小太监,吩咐他们随皇后到她的船上去,立刻开船,将皇后送到济南府清心庵
去。
皇太后、皇上回京之时,真的将皇后带回宫中。但回到宫中怎么样呢?就谁
也说不清楚了。到了第二年,传出皇后的死讯,这时皇帝正带领着妃嫔们在热河
行猎。
乾隆帝不但没有回京参加葬礼,反而限令乌喇那拉皇后的丧仪,只能按皇贵
妃等级行事。
京内大臣们对这一决定议论纷纷,纪晓岚也感到这样不合规矩。当时,大臣
们又不明白南巡皇后遭冷遇事实,虽也曾参与议论,但也无法进谏。
过了一段时候,纪晓岚才听说皇后剪发之事。按《大清会典》规定:皇帝死
时,所有后妃均摘下首饰,披散头发,还要剪下一绺头发,以示对帝王的哀思。
在南巡途中,帝后之间发生了口角,皇后竟然剪下了头发。这举动,不是在诅咒
皇帝早死吗?堂堂一国之君,怎容的皇后如此"放肆"?皇后回京之后,乾隆皇帝
真想把她废掉。但因乌喇那拉氏入宫多年,没有失德之处,加上皇太后的苦苦阻
拦,又没有得到群臣的同意,悬而未果。但乾隆暗地里派人,将皇后晋升时所存
留的妃、贵妃、皇贵妃直至封为皇后时的绢宝(印在绢上的印记),全部烧掉。
纪晓岚又曾听皇上亲口说过:"没把皇后位号去掉,已算是仁至义尽了。"到后来,
纪晓岚整理皇宫文书时,查出皇后回京之后,手下十一个宫女已裁减为二人。乌
喇那拉氏每年应分得的银两,每宫一份的物品,也全部扣减,皇后已是空有其名
了。纪晓岚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与所听到的有关南巡传闻,两相印证,方相信南巡
途中之事不假。
如今,皇上又要南巡,并要纪晓岚出主意,纪晓岚怎会不胆战心惊?但转念
一想,皇上已经年近古稀了,已没有当初的精力,那些风流兴致自当减去不少。
再说自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乾隆帝再也没有立皇后,早已没有了皇后的约束。
这次不会再发生那样惊心动魄、令人不快的事了。又看皇上南巡的心情,是
那样的迫切,不象是为了巡幸江南女子,这其中肯定又有缘故。纪晓岚思之再三,
猛然间恍然大悟:皇上这次南巡,莫非是为了这件事?
那年夏天,纪晓岚在宫中当值。午间天热,睡不着午觉,正在值房看书时,
进来一个老太监,纪晓岚一看认得,便招呼道:"王总监,多日不见,莫不是身体
不爽?"“哪里哪里,身体好着呢。"王总管神秘地睒睒眼,"纪学士,咱家出宫去
了一趟。"纪晓岚听了一惊。因为宫中规矩,太监是不能轻易出宫的,更何况已有
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见到他了,这里面定有什么秘密。
王总管好像看出纪晓岚的心思,便凑到跟前说道:"咱家是伴驾微服出巡。"
这王总管是直隶青县人。青县与献县相邻,王总管的家与纪晓岚的崔尔庄,相距
不足三十里,说来还是老乡。在宫中同乡极少,所以二人很亲近。王总管在十三
四岁时,因为家中贫困,自己净了身。至今,进宫已有四十多年。十分熟悉皇家
的隐秘,常常偷偷地说与纪晓岚听。此时,纪晓岚心中猜道:这王总管又要有什
么话要说,便说道:"王总管,这次侍驾巡行,有什么新鲜事儿没有?你可要说给
俺听听。"王总管说:"新鲜事儿?倒没什么,只是皇上用了个奇怪的名字,这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