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猿伐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
竹廷秀山听出是老和尚转着弯地骂人,都想立刻回敬他。但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谁也对不出下联。老和尚笑咪咪地说:“快回家读书去吧,你们的学问还
差得远呢,阿弥陀佛。"说完老和尚转身走了。
竹廷秀山回到家里,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让老和尚戏弄了,胸中窝火。两个
小调皮便找到纪晓岚家,请他指教一下。
纪晓岚正在家中读书,听完他俩的讲述,就教训其他俩,责备侄子不懂事,
不该损坏树木,两个侄子认了错,却缠着不走,非要叔叔说出下联不可,纪晓岚
便笑道:"你们可以这样对他:'一马犁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竹廷秀山得意
非常。他俩赶忙写在纸上,拿着跑到村外,到庙里送给老和尚。
老和尚看了,也不生气,问道:
"这是两位公子对的?"
“是啊!"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不是,不是。"老和尚摇着头,眼光盯着竹汀和秀山。
竹汀见其他不过,便实说道:
"是我们五叔对的,怎么样?"
老和尚笑起来:"我猜就是他。高才,高才!"两个孩子见此情景非常高兴,
向和尚告别,像两个凯旋的武士,趾高气扬地回到家中。
中秋节前,先生要回家过节,休馆那天,先生得意洋洋地给学生们出了个上
联,要学生们对上,节后开馆便讲给他们听。这个上联是:"中秋八月中;"看上
去,这句话很简单,但对上它很不容易,所以先生很得意。竹汀搜肠刮肚地想了
一晚上,直到月上中天,吃完了中秋瓜果和月饼,仍然没有想出对句,心里有这
事结记着,在炕上翻过来转过去,既对不上联,又睡不着觉,干脆起来出了门,
踏着融融的月色,跑到纪晓岚的住处,让五叔指教个下联。
纪晓岚已经躺在床上,听仆人说是竹汀对不上联了,半夜跑来请教,心中很
欢喜,便让竹汀进院来,隔着窗问:"是个什么句,非今天对不可?"竹汀忙说:
"是个五言句,'中秋八月中,'您看好对不?"纪晓岚在屋内说道:"现在天色什么
时候?"“已到半夜了。"竹汀看看空中的皎月。
"噢--,那你就回去吧。"屋中又说。
真是扫兴,竹汀琢磨着,该是五叔嫌吵醒觉,生气了吧,仍想说几句请求的
话,只听屋中催促道:"你回去睡觉吧。已经'两更半"了,明天再告诉你。"竹汀
无奈,只好怏怏而去。
第二天一早,竹汀又来了,给五叔请过早安,正要开口询问,却听叔叔说道:
"竹汀,你有什么事儿吗?一大早就来啦。"竹汀纳闷起来,怎么五叔这么爱忘事?
昨夜说得好好的,今天告诉我怎么对下联。莫非是昨晚睡迷怔了,还没醒过来,
迷迷糊糊地把我打发走了。于是竹汀说道:"五叔,我是来讨那个'中秋八月中'的
下联来了,您是否对了出来?"这时纪晓岚嗔怪起来:"你这孩子,我昨夜不是告
诉你了吗?怎么又来问呢?"“没有哇,您说今天再说。"竹汀茫然,两只眼睛眨
巴眨巴地。又听五叔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动脑筋?我昨夜问你什么事了?
"“问我是什么时候了。"竹汀说。
"你怎说的?"
“我说'半夜了'。"
“接下来,我怎么说,你还记得不?"
“您说'二更半了,明天再说吧'。"
“这不就告诉你了吗!"
竹汀恍然大悟:"噢--,我明白了,'半夜二更半'!"竹汀在屋里跳起来,嘴
里喊着:"谢谢五叔!'中秋八月中',对它个'半夜二更半'。"说完,一溜烟地跑
了出去。
纪晓岚看着竹汀远去的背影,心中感到几分欣慰。这种心情,常常产生在人
们有求于他这位解元的时候。人们见他很好说话,求他写诗题字撰文的人很快多
起来,以至他穷于应付,不得不有所推辞。好给自己省出时间来,研究学问,准
备以后的仕进。
春节来临,人们习惯贴春联,一些地位和身份较高的人,打发人到纪府来,
求纪晓岚捉刀,撰成新桃,以换旧符。一开始纪晓岚欣然答应,立刻挥笔而就,
将写好的春联交来人带回,不料求写春联的太多,竟有人以求到的春联炫耀乡里,
让纪晓岚知道了,非常生气,有意谢绝高门显户的请托。一气之下,不再答应任
何人的请求。
这天纪晓岚由书童陪着路经村南头张铁匠的门口,看铁匠的三间低矮的土坯
房,周围没有院墙,孤零零地矗立在萧瑟的寒风里,实在显得冷落,两扇黑乎乎
的木板门,还没贴上桃符,没有一点儿过年节的气氛。张铁匠是个憨直的人,勤
恳耐劳很受村里人的称赞,由于他家很穷,三十多岁了,还是光棍一根,他到纪
府帮工时,很卖力气。每次见到解元,都是毕恭毕敬地喊着"解元爷"。
纪晓岚心中,生出一股怜悯之情,让书童去敲张铁匠的房门。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