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有的是因听片面之辞而做了错决定的。纪晓岚对李戴这件事就属于后者,
致使李戴气愤而自杀。时人也有对这件事抱不弃的,知道打官司无法平反,所以
才编一出戏,叫做《李戴活捉纪晓岚》。说的是李戴死后,到阎王那里告了状,
并得到准状,李戴将纪晓岚的鬼魂提出,到阎王那里质对,当然阎王是没有的,
不过这个戏说明人们对官府这样判决是不服的。
李戴上诉到河间府衙,知府已收到纪学士的来信,早知此事,上堂之后对李
戴的状纸看也不看,也不听李戴的诉说,将状子驳回,维持原判。
李戴仍然不服,又上诉到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到总督衙门告状谈何容易,李
戴是花了很多银子,才打通关节,将状子递了上去。
总督看状子写的好生厉害,不仅告纪晓岚纵奴逞恶,连知府不依法而断都告
上了,心想如果依法断案,必然得罪纪晓岚。纪晓岚是当今圣上的宠臣,万万得
罪不得。如果维持原判,这状子写得确实理由充分,既然敢上督衙,难保不传御
状,皇上知道了,也是非同小可,想来想去,还是一推为妙。
于是总督说道:"牲口吃点庄稼苗子,屁大点事儿,也值得到总督府告状,实
在荒唐!"便命转到巡抚那里去。
巡抚是个老滑头,看过状子,很是气愤,心想总督这不是将屎盆子往我头上
放吗?你不得罪纪晓岚,我是更不得罪他。于是照方开药,也说这是小事一宗,
要河间府秉公而断,又转回了河间府。
河间知府看过批文,明白了督、府两衙的用意,自己寻思,你们不敢惹纪内
阁,我是更惹不其他,也仿照总督、巡抚的办法,将此案批转回献县。
这样李戴的官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转了一个大圈,又原路而回。献县知县
无可推脱,只得硬着头皮重新审理此案。
在大堂之上,知县常被质问得无言可答。知县看李戴硬梆梆地难于对付,最
后只得当了个诸葛亮、周瑜密谋破曹的故事,在手心之中写了"官官相护"四个字,
让李戴跪到近前观看,并对李戴说:"依本县之见,你还是撤诉吧,你的官司是打
不赢的。"李戴看了县官手中的字,仰头高喊一声:"苍天啊,公理何在?"知道这
官司没法再打了,只得忍气退出堂来。
下堂之后,李戴越想越生气,更觉得这次跟斗跌得太大了,丢人现眼没有出
路,还有什么脸回去见乡亲。转而又想,纪晓岚啊纪晓岚,我李戴不求升官发财,
平生没有怕过什么人,这次算让你欺负死啦。你纪晓岚手眼通天,难道阴曹地府,
五殿阎君也受你摆布不成?我今天和你拚得一死,也要见个高低,我到了阴曹地
府,也要告你三状!
他等儿子前来探监之时,问儿子有无胆量进京,给他传御状报仇,儿子看万
贯家财,已折腾去了不少,到头来落得个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好好的父亲
已被折磨得遍体伤痕,早已是仇恨满腔,一不做,二不休,答应父亲告状,为父
亲雪耻申冤。
这时李戴又问儿子:"为父报仇舍得舍不得花钱?"儿子向父亲哭诉:"为了这
场官司,家产已经所剩无几,已经没有多少钱财了,儿子为父报仇,舍得拚出去
死。"李戴擦擦横流的老泪,对儿子说道:"依爹看来,你只要舍得花去下房屋里
的那一囤黑豆,你爹的官司就能赢。"儿子心想一囤黑豆能值几何,爹是让人家给
气糊涂了,就满口答应下来。
李戴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状纸,交给儿子,然后将三尺多长的乌木烟袋杆,在
膝盖上折为两段,随后将烟袋杆顺口插入喉中,倾刻倒地身亡。
儿子悲痛欲绝,抱病殓葬了父亲后,决意遵照父亲遗言,进京传御状报仇。
看家中的金银细软所剩无几,也只好变卖粮食,就用口袋去装那囤黑豆,准备到
集上把它卖掉。
不料囤里的黑豆只有上面薄薄的一层,下面却是五十两一个的银元宝,足有
四五百个。面对这两万余两白银,儿子犹豫起来,这才明白父亲是让自己用这些
白银,买通皇上身边的人,打通关系,去打赢这场人命官司。可是这些银子数量
太大了,原以为已经成了穷光蛋,也没什么值得吝惜的了,索性豁出去,告他个
地覆天翻。如今花掉这些银子,可就真得穷到底儿了,纵然出了气,人死不能复
生,那纪晓岚最多落个丢官破财,却也偿不了命,自己日后的生活可又怎么过呢?
说不定还可能再次输掉官司,那就更没价值了。如果官司不再打下去,把这笔银
子留下来,也可以过几辈子财主日子,不愁以后没机会雪耻,还是不打这场官司
为好!
他翻来复去,反复琢磨,打消了告御状的想法,一场人命官司就此中止。
但李戴儿子要进京告御状的事,十里八乡都知道,可是后来没有进京的消息,
人们都为之纳闷。直到从他家的长工口里传出黑豆囤中藏有银子的事,人们这才
52书库推荐浏览: 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