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魂梦与君同_宁萱【完结】(25)

阅读记录

  小山这些由泪水凝结而成的词句,确实让我们在暗香浮动中沉醉。

  问谁同是忆花人(1)

  虞美人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泪。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那时,我时常随一位老师穿过对面的林荫道,散步去孤山。冬天,湖上没有一只小船,放鹤亭边,梅花盛开。我们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灰蒙蒙的天空,渐渐飘起雪花来,无声地飘落在梅枝上,白成一片。当时想起杭州沦陷于日军时,我们在上海,老师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后来湖山光复,我们又能回来赏梅,心中自是安慰。

  琦君《一生知己是梅花》

  这首《虞美人》是咏梅之词,或者说作者借咏梅来咏人。

  唐人酷爱牡丹,宋人酷爱梅花。唐人乐观快活,故欣赏牡丹的富贵世俗、绚烂之极;宋人内敛沉思,故喜欢梅花的平淡含蓄、清奇孤幽。牡丹与梅花,亦是唐宋之别也。

  宋代是中国艺梅高潮的起点。江南江北,同是翠寒姿。北宋朱弁《曲洧异闻》卷三“韩景文赠梅并题绿萼亭”云:“顷年近畿江梅甚盛,而许、洛尤多。”《梅品》云:“梅花为天下神奇,而诗人尤所酷好。”范成大《梅谱序》中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可见,当时梅花不仅已经普遍种植,花色众多,而且成为一种含义丰富的文化象征符号。

  在此背景下,“梅词”自然成为宋词中一个最大的类别。《宋史·艺文志》中录有《宋初梅花千咏》,考之《全宋词》,以梅词而论,苏轼有六首,周邦彦有七首,李清照有九首,辛弃疾有十四首,姜夔有十六首,吴文英有十二首,周密有十一首,刘辰翁有十首。翻阅宋代文献,也可发现宋人对梅花进行品评记述的著作更是不计其数:《画梅谱》言画梅之技法诀窍,《梅苑》十卷专门收入咏梅之词,《梅花喜神谱》有梅花百图且配以五言绝句。

  宋人爱梅爱到了骨子里,胡铨《临江仙》云“我与梅花真莫逆”,何梦桂《水龙吟》云“问梅花与我,是谁瘦绝”。宋人在梅的身上发现了自己,宋人在梅的身上找到了寄托。

  小山当然也不例外,梅花之香,始终弥漫在小山词中。

  小山此首《虞美人》,第一句即描述了这样一个冬日的场景:在淡淡的阳光之下,梅花已经开始吐蕊了。“东君”是太阳神的别称,典出屈原之楚辞。《东君》原列《少司命》之后,据闻一多考证说,该篇改列第二篇,是祭日神之歌。既有日神形象的塑造,也描写了乐舞繁盛、人神同乐的场面。

  等到下雪之后,梅花的花期便到了。南边的枝头先开花,然后才轮到北边的枝头。梅花绽放的时候,恰恰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却也是来年的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正如诗人所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阳光与雪花之间,梅是孤独的,赏梅的人也是孤独的。“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这个时候,不由不想起身在远方的爱人。

  那流浪在天涯海角的爱人啊,你会给我寄来一枝梅花,寄来一片春光吗?

  思念的泪水打湿了小山的轻盈的衣袖。在季节的轮换中,那份美好的记忆却不曾褪色。然而,保存得再完好,也只是记忆,而不复为现实。

  “年年衣袖年年泪”,此构思真是巧夺天工——长而宽的衣袖,似乎专为拭泪而设。一个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绝对不会有这样奇妙的想法。

  此时此刻,小山故意询问依偎在身边的小鸿:谁是去年与我一同观赏梅花的人儿?

  听到这样的明知故问,小鸿这个羞怯的女孩儿,红着脸低下了头。

  小鸿“低颦”之姿,倒也跟小莲的“偷眼觑”相映成趣。寥寥数语,小山便将二八佳人、邻家女儿的情貌写得惟妙惟肖。

  千载而下,这些生机勃勃的女孩子,仍然好像摇曳在我们面前。

  小山的性情大约近乎于梅兰芳,有女儿之容颜,更有女儿之心思,如此方可勾勒出女儿的一颦一笑来,正如吴世昌所称赞的那样:“小山之歌儿舞女,闲愁缠绵,情思宛传,无一不真。”

  小山还有一些色香俱美的咏梅词,如《胡捣练》:

  小亭初报一枝梅,惹起江南归兴。遥想玉溪风景,水漾横斜影。

  异香直到醉乡中,醉后还因香醒。好是玉容相并,人与花争莹。

  由想象到现实,由异香到醉乡,由花容到人貌,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羞人人自羞。

  其他咏梅的佳句还有很多。有专门写梅的,描摹梅之风神,如:“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花前独占春风早,长爱江梅,秀艳清杯”,“风吹梅蕊闭,雨细杏花香”,“谢客池塘生春草,一夜红梅先老”,“昨夜东风,梅蕊应红”,“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梅梢已有,春来音信,风意犹寒”,“旧寒新暖尚相兼,梅疏待雪添”等等。梅花偏偏就是要在最寒冷的时候开放,这一点正是小山所欣赏的地方。但在这些句子中,抒情主人公隐藏起来了,所以它们应当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52书库推荐浏览: 宁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