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天堂时光_凌仕江【完结】(13)

阅读记录

  第53节:西藏的天堂时光(15)

  现在,你总算明白那片竹林的来历了吧--与一个在阿里当过兵的女作家有关。确切地说,是与她笔下的一篇《离太阳最近的树》有关。从我的阅读经验判断,这样的标题多半是写西域的事情。不知咋的,看完内容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那片竹林。尽管她写的只是离太阳最近的树,具体是叫什么名字的树我忘了,总之那样的树可以解决她们连队的燃料困难。于是司务长号召连队官兵上山实施了一场又一场砍伐运动,这样的后果在当时的毕淑敏眼里已然成了灾难。

  读完这篇散文,我的思绪彻底回到了我们的连队。当时我的连队还在漂亮得如同明信片的尼洋河畔,背后是一直延伸到云雾中的原始森林。那一周的星期五下午,过完组织生活,指导员布置周六的任务:全体上山砍竹。

  第一次听到砍竹的指令,我真的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这世界的第三极,这世界第三极之上的江南,这平均海拔二千多米的林芝怎么可能有竹?在这之前,我已跟随班里的老兵上到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山上伐过松树、桦树、法国梧桐等大树当作连队的燃料。这次砍竹不是用于燃料,主要是连队用来编织围墙防止牦牛进入营区破坏卫生。

  第二天清早,连队差不多提前了两小时开饭。因为要上山砍竹,不少新兵处于兴奋状态,晚上一直也没睡好觉,吃饭时便将背包绳带在身上;也有一些人的表情害怕上山,原由前不久有个川北兵在下山的冰道上摔断了一只胳膊。

  "想不到这高原上还能长竹子。"砍竹的队伍中,新兵们相互嘀咕着。老兵们通常默默无言,装着什么也没听见似的。我想这大概主要是他们早已领略过雪峰之上的艰难吧,高原之上的竹子是同雪峰一起生长的。要抵达有竹的地方,就要上到海拔四千余米的雪峰。原始森林里除了伐树踩出的那几条大的冰沟之外,越往上就越难,上到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几乎连冰沟也没有了。

  在上山过程中,体弱的兵们有的还未上到一半就坐下来,倚着大树喘粗气,将水壶里温热的茶水一饮而尽,然后找一条最美的冰瀑取一块亮晶晶的放进水壶里,慢慢等着它一点一滴的融化。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瞬间的诗意!那时,我的体会几乎是"等"上雪峰的。体壮的老兵像野牦牛一样勇往直上,吼着山歌冲在最前面。山谷回音,散落在满山的兵们听着老兵们争当先锋的声音,眼前无比壮观。于是,几个不甘示弱的新兵紧跟其后。速度最快的那个兵,攀到有竹的雪峰时花了整整五个多小时。

  这时太阳仍没有出来。雪峰与竹林浩如烟海。抬头觉察不到天空的蓝图,雾里看雨润脸庞。雪峰之竹,到天尽头!真是高风亮节啊。

  我俯下身砍竹的时候,已有不少人拖着背包绳捆绑的竹子沿着冰道往山下滑去。当时我十分着急,砍竹的工期显得越来越漫长。有时,要找到一根大一点的竹子真是比登天还难。前面的人砍过的竹子周围只有一些零星的小竹枝。因此只好先找那些比较幼稚的下手了。一个多小时过去,总算凑合扎了一小捆。待我下山之时,太阳早已在连队背后的山坡上微笑着等我了。不巧的是,捆着竹子的背包绳长时间在坚冰上运行,断了。这样一来,我的竹子就一路分家,到达连队已所剩不多了。

  我很无奈。抬头望山,望不到竹林的影子。真不敢相信自己是从雪峰上下来的。

  指导员验收时说:你是最后一名下山的,你也太仁慈了吧!真是不如不砍。

  我说,总不能一次砍绝了高原呵!

  指导员的表情严肃起来比大声批评人还可怕。因为太阳还在微笑,我不敢看他的脸。那次之后,我知道在指导员眼里,作为一个新兵,我给他的印象很不好,我不应该对他说那么深刻,那么绝望的话。我没有像云南兵或山东兵那样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且砍回的竹子质量也不高。为此,我忧心忡忡了好一阵子,像一根失掉快乐的幼小竹子。

  对于许多未曾到过西藏的人来讲,他们几乎是不相信冰峰林立,雪原寥寂的高原会有竹子存在的。但他们忘了高原之上还有江南,森林与河流环抱的江南,竹子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她们对着雪峰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就像我们高原军人的生活姿态一样。不知是神灵的保佑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大意,她们就这样存活了一年又一年。生长在那么高远的地方,我真不知她们最初是怎样被人发现的?

  第54节:西藏的天堂时光(16)

  什么时候,那片竹林从我记忆里烟消云散了呢?

  今夜,我突然想起那三个倒下的女英雄,她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竹林云端?那片曾经被我们砍伐的竹林,是否已延伸到西藏的每一座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座雪峰?从广州大道中的尖顶屋上看出去,雪峰通常只能变成遥远的想象,想象,犹如一个不曾去过的地方那般遥远、陌生。

  有一个从南方到西藏旅游的阳光少年,行至林芝千年古柏的时候,被一阵叫卖声吸引住了。他并没有像其他旅游者一样急着去看文成公主千年以前种下的柏树,而是穿行在路边那两排临时搭起的店铺之间。

  这些混穿着藏汉服饰的叫卖者都是当地的农牧民,过去他们只能在山坡上靠放牧和种地摆渡拮据的生活,可自从青藏铁路开通后,前往林芝的客流量与日俱增,这让天天面朝太阳的他们看准商机一下子从田间走向了街市,他们兜售的东西都是出自林芝的土特产,那山歌儿一样的叫卖声仿佛就是一首走调的公布(林芝)民歌。

52书库推荐浏览: 凌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