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英两国的影响下,法国浪漫主义形成于1820年左右。由于它更直
接、更深刻地经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革命社会的思想的动荡,法
国浪漫主义表现出更鲜明的革新精神和政治色彩。其早期代表作家是夏多布
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前者宣扬基督教精神,创造了“世纪病”的病态形象,
对后世影响很大。后者主张在文学批评中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来代替古典主义
文学法则。她提出文学扎根于本民族土壤这一要求为法国浪漫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之后,出现了拉马丁、雨果、维尼等人的抒情诗。30年代后,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继续取得进展,又出现了缪塞、乔
治·桑等人物。
浪漫主义文学在德、英、法以外的欧洲国家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意大
利有玛佐尼、莱奥拜尔琪。他们的创作取材于本国的历史和民间传说,热情
抒发人民渴望祖国独立、统一、自由的理想。在东欧出现了革命诗人密茨凯
维奇和裴多菲。俄国有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十二月党人掀
起的反对专制农奴的解放运动为背景,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早期有茹
科夫斯基,他打破古典主义的僵死规范,革新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创作了一
系列情感真挚、想象丰富、音调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普希多和莱蒙托夫
都深受拜伦的影响,采用了西欧“回归自然”的主题,用瑰丽的异域情调和
自然景色,山民的纯朴性格和自由生活来对照腐朽的城市文明,批判贵族资
产阶级虚伪自私的道德观念,赞颂恶魔式的孤傲性格和叛逆精神。
----------------------- 页面 7-----------------------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各有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
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他们挣脱古典主义
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华
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
激情的语言”;乔治·桑治说“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绘,而是对理想真理的
探索”。
诅咒城市文明、歌颂大自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大特征。这些作家厌
恶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响应卢梭的“回归自然”,极力描绘
大自然的美丽、壮美,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又无不
弥漫着当时流行的泛神论思想。
浪漫主义作家还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
号,这在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尤其突出。另外,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充满了宗教
的神秘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也很丰富。在文学史上,几乎没有哪个时代浪漫主
义运动这样提供了如此大量的作品。从体裁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小说
和戏剧。
抒情诗无疑是浪漫主义运动最可夸耀的成果。人们把想象看成是创造性
的变革力量,艺术过程的中心。这一新观念促使了抒情诗的发展。可以说,
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不再用肉眼去观察世界,而是凭借着天使的幻想。情感的
放纵也是培养浪漫主义的抒情诗的因素之一,华兹华斯把诗歌看成是“强烈
感情的自然流露”,完全集中在自我情绪的抒发,现实世界仅仅是个人表情
的反射。此外,对于自然的追求也影响了诗歌的题材和语言。华兹华斯提出
诗人应该:“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尽量采用人们真正使
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也鼓噪要求创作的真实
和自然。无疑,抒情诗成为英国和法国浪漫派的强点。
德国浪漫派偏爱叙事体。施莱格尔就把“传奇”(roman)与“浪漫的”
(romantisch)直接相联,主张叙事体就是浪漫的形成。这些作品往往情节
淡化,性格模糊,缺乏统摄全文的主题或情绪。不管其形式多么广泛,我们
仍可看出浪漫主义叙事体的两个主题:忏悔性的和历史的。前者具有明显的
自传成份。如华兹华斯的《序曲》、拜伦的《查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歌德的《维特》、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风行一时。后者给浪漫派提供了缅怀过去的场所。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蒂克的《弗兰茨·斯特恩马尔德的漫游》,虽不是历史的复制,但也唤起了
人们对美好过去朦胧而美好的联想。英国司各特的一系列历史小说通过描写
苏格兰这块神奇地方的历史,使人们对遥远事物产生了渴望。这些都是叙事
体的典范。
戏剧这一体裁不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镇,但也值得一提。法国是戏剧的
中心。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三一律挣脱了传统的束缚,崇高别致的地方
52书库推荐浏览: 邹纯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