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慑服魏、韩和整顿内政后,开始把攻击矛头指向赵国。秦昭王47年(前260年),昭王派大将王龁率兵伐赵。赵大将廉颇经验丰富,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深沟高垒,拒不出战(参见长平之战)。王龁围攻4个多月不下,粮草不济,派人向昭王告急。范睢用反间之计,派人潜入赵都邯郸用重金收买了一些大臣,散布廉颇年老怯战、秦国最怕赵奢之子赵括出战的流言。赵王中计,起用毫无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任主帅。秦昭王又按范睢之计,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连夜秘密赶往长平。不久,白起大败赵括,消灭赵军45万,赵括死于乱军之中。经长平之战,赵国一蹶不起,秦国则更加强大。
上一章 上一节
中国名人知道点 上一章
第三章 谋臣策士
远交近攻的范睢(3)
作者 : 方明
长平之战后,秦军遂围邯郸。白起本拟乘胜灭赵。昭王48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睢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现在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秦曾经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皆奔赵国,天下人不乐为秦民已很久。今灭掉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还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于是范睢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后白起被迫自杀。
范睢推荐郑安平为将,攻打赵国,结果被赵军所围,率二万人降赵。范睢请罪,秦国的法令,“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秦昭王恐因此事伤害到范睢,于是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且还大大赏赐了范睢。
作了丞相的范睢,与以前的落魄相比真是扬眉吐气了。一次,魏国中大夫须贾去秦国求和。范睢悄悄换上破衣服,到客馆去见须贾。须贾见到范睢大吃一惊:“你还活着啊!”他上下打量范睢道:“没料到你一寒如此!”不久须贾到了宰相府,才明白范睢的高贵身份。这就是“一寒如此”典故的由来。后来,范睢大宴各国使臣,惟独给须贾桌前一堆草料,让他强行吞吃。并且警告说:“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人头来!不然的话,我将屠大梁(魏国首都)。”最后范睢仍念须贾尚有赠“绨袍”的故人情义,就宽恕了他,放他回国。魏齐听说后,连夜逃亡,但诸侯国摄于秦国威严,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终于拔剑自刎。
范雎的一系列功绩,使他日益得到昭王的宠信,在秦国的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但由于其坎坷的经历和个人性格,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位极人臣后对须贾和魏齐的报复,体现出他睚眦必报的性格,这与他早年所蒙受的无辜迫害有一定联系。而嫉杀白起,则是纯粹的嫉贤妒能了,这一缺陷,导致了在范雎执政后期秦在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后来,在一位叫蔡泽的纵横家的开导下,范睢激流勇退,晋见秦王,盛赞蔡泽之能,“臣不如也”,荐其代已为相。范雎遂于昭王52年称病逊去相位,不久善死于封地应。
上一章 上一节
中国名人知道点 上一章
第三章 谋臣策士
战国策士之雄张仪(1)
作者 : 方明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以向中原地区扩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削弱,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于是,一批对当时的国家间的政治形势非常娴熟,善于辞令和权术,从中获取功名利禄的说客应时而生,史书上称他们为“纵横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仪和苏秦。
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把他抓起来打个半死。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的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52书库推荐浏览: 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