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的民警看着郭卫军,无奈地摇摇头。
看到这个妇女一问三不知,面露鄙夷之色,郭卫军坐在旁边,早已不耐烦,又被酒劲顶着,便大声吼道:“你到底说不说?”
“我又没犯法,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就是不说,你能把我怎么样!警察,警察有什么了不起,姑奶奶见得多了。”
看到这个刁蛮的妇女不仅态度强硬,而且出言不逊,郭卫军不由得火起,顺手拿起放在案上的橡皮警棍,朝妇女后背打了两下。
旁边的民警想阻止,但警棍已经落了下去。这妇女就势朝地下一滚,大声哭喊起来:“打人了,打人了,警察打人了。你打死我!你打死我!”
郭卫军被激怒了,举起警棍,不顾旁边民警的阻止,几棍下去之后,这名妇女躺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呻吟。不一会,便昏死过去。
队长、所长闻讯赶了过来,来不及责备,忙着指挥将妇女送往医院。经法医鉴定,这名妇女已经死亡。
一切都无法挽回了,郭卫军的大脑一片空白。
妻子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直奔县刑警队。看着被依法拘禁的郭卫军,妻子已哭成一个泪人儿。“卫军,怎么回事,好端端的怎么会这样!”望着妻子急切、惊恐的目光,郭卫军痛苦地低下头去。妻子听完诉说,颓然地坐在椅子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在年仅四岁女儿的哭叫声中,郭卫军被带上了囚车。女儿稚嫩的哭着:“爸爸,你要上哪儿去,你不要走,爸爸你不要走!”
坐在囚车中的郭卫军禁不住泪流满面……
※※※※※
王警官听到这里,很替老同学惋惜,他安慰道:“事已至此,只有面对现实。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唉,我现在就像玻璃窗上的苍蝇,前途光明,没有出路。”郭卫军叹道。
王警官关切地劝道:“我只想对你说一句:监狱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你可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
白天,郭卫军机械地参加劳务加工劳动,晚上,则在监舍内背诵《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第七条,按时起床,有秩序洗漱、如厕,衣被等个人物品摆放整齐。第八条,按要求穿着囚服,佩戴统一标识。第九条,按时清扫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第十条,保持个人卫生,按时洗澡、理发、剃须、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换洗。第十一条,按规定时间、地点就餐,爱惜粮食,不乱倒剩余饭菜。第十二条,集体行进时,听从警官指挥,保持队形整齐……”
※※※※※
从警察到囚犯,巨大的落差使郭卫军一时难以适应。
这天,汪队副和王警官例行检查劳务加工现场。郭卫军手里抱着一批加工好的物品在走道里相遇,他低着头与他们擦肩而过,碰了王警官一身灰。
汪队副叫住了他:“郭卫军!”
“到!”郭卫军答道。
“刚才你忘了什么?”
“我……”
“你背诵一下《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第五章第三十八条!”
郭卫军立正站好,背诵道:“第三十八条,与来宾、警官相遇时,文明礼让。”
“既然知道,但你刚才做得怎样?”
“我错了,一定改正!”
“下次注意了,去忙吧!”
“是!”
※※※※※
入狱一年来,郭卫军的妻子还每月来看他一次,每次都是默默地流泪。看到妻子难过的样子,郭卫军的心里便揪心地疼痛。
又过了半年。这天,汪队副和王警官拿给他一封信,里面是一纸离婚起诉书,并有妻子的一封信:
“卫军:今天给你写这封信,心情很复杂。我们自由恋爱,两情相悦,感情基础很深厚。婚后我很满足。然而,这意外的灾难打破了我们所有的平静。女儿已经快六岁了,马上就要上学。我们的处境很艰难,没有人能真心地帮助我们。每天晚上,听着已经懂事的女儿‘我想爸爸’的喃喃声,我只能以泪洗面。受再大的苦我不在乎,但不能让我们的女儿受苦。你背负着漫长的十年刑期,我感到无助和恐惧。卫军,你能理解我吗?能原谅我吗?”
王警官婉转地说:“我们也对你妻子做了很多工作,可是……可是……”
郭卫军早已料到会有今天,他没有多犹豫便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并附了一封简短的回信,只有一句话:“萍,只要你知道我一直是爱你的就足够了。”虽然他极力表现得潇洒一点,但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
汪队副安慰道:“其实我们都是警校毕业,我只是比你高几届。大道理我也不想多说,相信你都明白。今天我想以校友的身份对你说几句。”见郭卫军抬头看着自己,汪队副说道,“我只想对你说一个故事。有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他向三个进城打工的人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正在砌墙’;第二个工人回答说‘我正在盖房子’;而第三个工人的回答却是‘我在为人们建筑美丽的家园’。若干年后,这位记者在整理自己的采访笔记时无意中看到了这三人的回答,于是他决定去看看这三个人的近况。当他找到这三个人时,结果令他很吃惊,当年第一个建筑工人现在还是建筑工人;当年的第二个工人现在是建筑工地的设计师;而当年的第三个工人现在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这个故事看起来与你没有什么关系,可它却能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52书库推荐浏览: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