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为皇储的李显立即被女皇任命为河北道元帅讨伐突厥.在此之前,由于将士不肯效命,武周王朝对突厥的作战一直没有起色,征兵一个月也往往招不满千人.如今听说高宗的儿子领兵,四方应者如云,不消几天就超过了五万人.双方对阵胜负也随即发生根本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女皇虽然热衷权力,残忍嗜杀,却并不愿意毁掉高宗开拓的帝国疆域.面对诸武领兵无功,李显挂帅即能保土安民的情形,她要做的是天朝大国的皇后、女皇,并将这个大国交给继承者,而不是给后来人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更不愿做一个被叛乱者劫掠的亡国之君.既然武氏没有人能够接这个担子,她终于只能默认自己费尽心机开创的武周王朝一传而绝了.
做出了决定的女皇接下来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死后李氏皇族跟武家秋后算帐.然而对于身后事,她也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想出一条多少有些鸵鸟的办法,圣历二年(699年)四月十八日,女皇命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诸武共作誓文,于明堂内向天地宣读并刻成铁卷藏入史馆.
除此之外,联姻也成了她的一种选择.在这样的情形下,李显的庶女永泰郡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嫡出女儿安乐郡主则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在女皇的有意安排下,武李两家少年男女走得很近,时常耳鬓厮磨呼朋引伴在一起.(女皇死后,安乐郡主再嫁的丈夫仍是武家少年武延秀,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最宠爱的女人则是武攸止之女武惠妃,追封贞顺皇后,另一位小武妃则是武重规之女,生子李璿)
姻缘虽然缔结,悲剧却也埋下了伏笔.
眼看两个妹妹都与各自的丈夫情投意合,李显与韦氏的嫡出儿子李重润也和妹夫来往密切,时常一起游猎宴饮.相处日久,偶尔不免也会磕磕碰碰,在少年人来说这实在是寻常事.然而千不该万不该,有一次李重润与武延基发生口角,争吵中忘了忌讳,两人竟将彼此曾经私下议论女皇宠信张易之兄弟的事情给当众吵了出来,待到发觉忘情赶紧闭口,已是迟了.消息迅速传开,张易之立即加油添醋地报到了女皇面前.武则天便将李重润和武延基夫妻都送到太子李显处,让他加以处治.
李显饱尝了十四年废皇帝的苦难岁月,好不容易才熬到今天,无论如何也不敢惹恼母亲,更不敢开罪"策立有功"的张氏兄弟,唯恐这对兄弟翻手成云覆手成雨,又将自己一家打回原形.无可奈何的李显思来想去,只得逼着三个孩子统统自杀.(武延基的父亲武承嗣已经死了)李重润和武延基死于长安元年(公元701)九月初三,十七岁的永泰郡主带着她腹中的胎儿也于次日(可能就是初三的深夜)死去.
张易之一句话,就逼死了太子的嫡出长子、武氏家族的嫡出长孙,所有的人都恐慌万状.这件事使武李二族团结在了一起,将二张视为他们共同的敌人.然而面对张氏兄弟嚣张气焰,诸武诸李都无计可施.为了表示和解的诚意,使二张不至于继续与自己为敌,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及武氏诸王不得不屈服,联名在孩子们被逼死的第二年八月向女皇上表,请求册封张氏兄弟为王爵.女皇虽然年老,对二张又宠溺,但也很清楚这是逾越规制的事情,虽然众人再三请求,最后也只是封张昌宗为鄴国公、张易之为恒国公.
女皇仍然宠信张氏兄弟,但她很清楚张氏兄弟终究只是男宠,国家大事仍然取决于宰臣.在一次女皇亲自出席的宴会上,二张的坐位紧靠女皇,居于御史中丞宋璟之上.张易之自知在女皇心目中自己真正的地位不如宋璟,想要讨他的欢心,便下座揖让道:"您才是当今第一人,怎么可以居下座呢!"宋璟不冷不热地回答:"我才劣,所以位卑,张卿怎么会认为我是第一?"天官侍郎郑杲想打圆场:"中丞怎么称呼五郎为'卿'?"宋璟回答:"以官爵大小而言,称呼他为卿才是对的.足下并非张卿家奴,管他叫'郎'干什么?"
张氏兄弟从此恨上了宋璟,在女皇面前用尽办法中伤他.然而女皇对于席上的的一幕心中有数,并未采信他们的胡言,宋璟安然无恙.
自李显复立太子以来,天下太平了许多,契丹于久视元年(公元700)平定,吐蕃的战事也随起随平.长安三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东,突厥可汗默啜也遣使入朝,请以女嫁与李显之子,这桩婚事在当年十一月缔结
——可惜的是,这位嫁入中宗家的突厥公主是谁,又嫁给了谁,史书可没记下,反正绝非李重润,也不是李重福(因为他娶的老婆是张易之的外甥女,所以他成了导致李重润武延基永泰公主之死的首席疑凶).
女皇虽然年纪已老,仍然大权独揽,她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非常明白,知道自己开创的武周王朝将随着自己一起逝去.于是,在久视元年的十月初十,她颁下诏书,废止周历,重新起用唐历.
长安元年(公元701)八月,武邑人苏安恒上疏女皇,请求抑武重李,贬武姓诸王为公侯,禅位太子李显."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只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廕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馀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夹辅周室,屏籓皇家,斯为美矣."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