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妃列传_招福【完结】(201)

阅读记录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武妃也渐渐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后宫中势利眼儿的宫人宦官们也常常表现出藐视王皇后的态度.王皇后气愤不已,难免向玄宗发牢骚,指责武妃和她身边的下人.然而这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的临淄郡王了,王氏的失落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同情,反而惹得玄宗越来越厌倦她,甚至动起了"废后"的念头.王氏也猜到了丈夫的心思,她十分害怕,想生儿子的愿望也就越发迫切.她一厢情愿地认为,丈夫先后对赵丽妃武惠妃偏心,原因就是因为她们所生的儿子聪明俊俏,她希望自己也能生个讨丈夫喜欢的儿子以巩固皇后之位——可怜的王氏,她不知道,男人如果连活生生的女人都不爱了,怎么会去爱她腹中的那块肉呢!

  可是,不论王皇后怎样想方设法地将李隆基留在自己的寝宫,她都始终没法怀上身孕,眼看着武惠妃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她实在是又急又怒.渐渐地不但恨透了武惠妃,连李隆基也成了她痛恨的对象.

  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这时已是玄宗的妹夫、薛国公主的驸马了,他当然也对妹妹的处境十分担忧.

  常言道"病急乱投医",王守一四处打听之后,找到了一个叫明悟的左道僧人,这个明悟在一通做法之后,鼓捣出了一块"霹雳木",上面刻着天地字样以及李隆基的名字,交给王守一说:"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

  王皇后听了这话,万分高兴,她当初能够直接参与丈夫杀韦后、杀太平公主的密谋,不用说也是对权力有欲望的,如今变心的丈夫对自己已经无复往昔恩爱,她当然更渴望权力、希望将丈夫控制在自己手心里.

  然而,事情并不象王皇后所想的那么完美.这个消息很快就走漏了风声.

  大吃一惊的李隆基立即亲自过问此事,很快真相大白.面对人证物证,李隆基怒不可遏,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秋七月颁布诏书:"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

  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太子少保王守一先是被贬为泽州别驾,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成谜.

  王皇后死了,唐玄宗一心想要册立心爱的武氏为皇后.因此,他立即正式将武氏册立为"惠妃",这个名份是玄宗的创造,位居后宫诸妃之上,与当年高宗独创"武宸妃"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玄宗又封武惠妃的生母杨氏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武信也分别越级提拔.

  这一系列的动作看在朝臣眼里,自然明白这是要为武氏晋后做准备工作了.想到大唐王朝又要出现一位"武皇后",众人无不哗然.

  于是,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群臣同心力阻武惠妃的封后之路.而措辞最激烈的莫过于御史潘好礼.他上书说:"臣闻诸礼,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惠妃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再从叔祖非他,三思也;从父非他,延秀也.二人皆干纪礼常,天下共嫉.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尚相择,况天子乎?愿慎选华族,以称神祇之心.……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因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愿陛下详察之."

  众怒难犯,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不得不打消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不过他还是心有不甘的,下令在皇宫之内,武惠妃享有与皇后同等的服秩品级待遇.而且从此再也不提立后之事.朝臣们也都识相,皇帝退了一步,他们也退一步.这样一来,武惠妃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朝臣们倒也没有说错,武惠妃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止于皇后,她是会想要易储的.

  武惠妃的心思既然能被潘好礼猜出来,自然也会被别人猜出来.

  这个人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六弟李祎的第四代孙,算起来比玄宗还高一辈,此时任职吏部侍郎.他想方设法地托人将这样一个消息带给深宫中的武惠妃:"愿为寿王立储效力".

  李林甫一箭中矢,武惠妃从此开始了和他漫长的合作岁月.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五月,经过反复的努力之后,李林甫终于在武惠妃的帮助下,登上了礼部尚书之位,与反对武惠妃的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为大唐宰相.

  李林甫知恩图报,何况一荣俱荣,他既然走了武惠妃的门路,就得走到底.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挑拨玄宗与裴耀卿、张九龄的关系,为武惠妃易储扫清障碍.

  咸宜公主的婚姻,也为武惠妃又找到了一个易储路上的得力助手——驸马杨洄.

  杨洄工于心计,他利用"姑舅之亲"的身份,主动接近太子和诸王,一面有意打听他们的些小过错,一面又对外将这些小事大加宣扬.当然他更忘不了将这些事情转告丈母娘和妻子咸宜公主,由她们去向玄宗吹风,离间父子之情.渐渐地,玄宗耳边满是关于太子行为不端的流言,对太子李瑛本就不多的父子之情越来越动摇.

  中国的封建王朝有一个最大的怪圈子,就是"立储"这件事.

  帝王们是被呼为"万岁"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绝对活不了一万岁,能活过六十就已经算是中国帝王群中的高寿人物了.而且皇帝这个工作不但危险性高,而且美色享乐也往往令他们乐极生悲.所以为了防备万一,帝王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生儿子并且及早册定继承人.册立之后,朝野便松了一大口气,觉得王朝后继有人了.

  然而朝野为"候任皇帝"确定而放松心情、并津津乐道于要培养他做未来皇帝的时候,却正是"现任皇帝"对儿子开始满腹猜疑的时候.这种情形是绝对不能用寻常人家的父子亲情来理解的.因为他们这时已经不是父子而是竞争对手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