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妃列传_招福【完结】(257)

阅读记录

  眼看祖母态度软了下来,耶律阮也表态道:"我父亲以太子身份而失去国主地位,尚且不曾兴兵征战,如今我怎么能做他不肯做的事情!"

  迫在眉睫的一场内战总算是在剑拔弩张的关头平息了.

  不过,虽然放弃了兵戎相见,述律平仍然不甘心将帝位传给长孙.回到自己的营帐后,她又对屋质说:"如今讲和已毕,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帝位究竟应该传给谁."

  屋质的态度非常明确:"帝位授给永康王,则能顺天意得人心,太后你何必如此固执?"

  述律平身边的李胡一听立即变了脸色,厉声喝道:"有我在,他休想称帝!"

  屋质平静地回答:"按照礼法,传嫡不传弟.当年太宗取代图欲称帝,尽管他文武兼备,人们仍然纷纷非议,惹出若大事端.何况你暴戾残忍不得人心,强求帝位的话,人们何止是怨言呢!如今众望所归都愿意拥立永康王,已是定局不可扭转了."

  述律平权衡利弊,不得不面对现实,她对李胡叹息道:"虽说我爱你甚于其它孩子,可是常言道'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如今不是我不想立你,实在是你自己缺乏才能民望,太不争气."

  随后,述律平又和耶律阮达成了正式的会议约定"横渡之约",承认耶律阮称帝,罢兵同返上京.

  三十一岁的耶律阮终于成为明正言顺的辽国皇帝,是为辽世宗.他追封一生不得意的父亲为"让国皇帝".

  虽然当初议和之时耶律阮言之凿凿地表示要守人臣孝道,但是成为辽帝之后,他自然不会再把这些话当一回事.在这方面,述律平和这个孙子倒是心有灵犀:她也不甘心让耶律阮把皇帝一直当下去,同时也没有放弃让心爱的儿子当皇帝的想头,想要利用自己所余的影响力策动一起政变.

  然而述律平和李胡的政变尚未来得及发动,就被人告发了.耶律阮先下手为强,将祖母述律平和叔父李胡同时捉住,强行迁居到祖州圜土(即阿保机的祖陵所在地,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石房子村)"定居",也就是把他们幽禁起来了.——述律平这可算是栽在自己的偏心眼儿上头了.

  不过,述律平算是老而弥坚,她虽然被幽禁,却一直活得挺精神.

  天禄五年(公元951年),辽世宗耶律阮死于近侍的谋逆叛乱.述律平总算看到了自己无比痛恨的孙子死在自己前头.

  继承帝位的是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子耶律璟.耶律璟对述律平和李胡的态度自然要比耶律阮要好得多,李胡也被释放了.但是述律平没有返回上京,还是居住在祖州城.

  两年后,辽应历三年(公元953)六月丁卯,"应天皇太后"述律平终于走完了她七十五年的人生.同年十一月,她与已经逝世27年的丈夫阿保机合葬祖陵,谥"贞烈",后来又改谥"淳钦".

  应历十年(公元960)冬十月,李胡的长子宋王喜隐谋反事败,五十岁的李胡被牵连入狱,不久死在狱中.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年间(公元983-1012),李胡被追尊为"钦顺皇帝".

  辽国女将——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有一位大侠萧峰,当辽帝听到他的姓氏时,立即就明白他的出身是"后族族人".这是什么缘故?

  萧氏,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位大臣叫子大心,他被封于萧邑,被称为"萧叔大心".这就是萧姓的发端.

  而在辽国,后族姓萧的原因更复杂一些.

  辽国是从氏族奴隶制社会转变过来的,有一种氏族外通婚的习俗.与创立辽国的耶律氏世代通婚的是唯乙室和拔里氏二部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乙室、拔里世任国事功劳极大,可比汉开国丞相萧何,遂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本人虽未改姓,但她的两个弟弟却都改姓萧了.

  萧氏与耶律氏世代通婚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有辽一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

  做了皇帝,有时候规矩是管不了他们的,辽国皇帝的后宫中什么姓氏的女子都可能有,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萧姓.因此,虽然辽国也曾经有过非萧姓的后妃,但是太后却都是清一色的萧太后.

  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萧太后,莫过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她也是我们在戏剧舞台上经常看见的人物.

  一、一场政变改变的命运

  萧绰,出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公元953)五月.她的姓氏注定她的出身,那是一个显贵的家庭.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萧绰的母亲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算起来,这对皇族夫妇之间差了一辈,燕国公主原本是丈夫的表外甥女.据说,萧绰的小名"燕燕",就是来源于母亲的封号.而当时的北宋王朝则称她为"雅雅克".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饱读书史,却是一位名不符实的军人.他长期担任南京留守的重任,却从来没有在后周那里靠自己的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一的一次"大胜",其实只不过是后周世宗柴荣在战事中途重病退兵,他拣了个现成便宜而已.但是由于他是皇家贵戚,这场"胜利"仍然给他长了不少脸面,不久后竟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成了辽穆宗的左右亲信.

  萧思温参掌国政的水平,和他带兵打仗的水平差相仿佛,士大夫们都对这位只会甩儒生派头的公子哥没啥好感,认为这样的人治理国家,真是完蛋糟糕.但正因为萧思温成为皇帝亲信,才有了后来的辽景宗、才使得萧绰登上了历史舞台.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