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宣宗和孙贵妃真正的愿望以及当务之急,并不是当什么皇贵妃,而是让孙氏成为太子之母、并且正位中宫.
说起来这也怪不得宣宗和孙贵妃.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成祖朱棣和仁宗朱高炽去世后,后宫妃嫔殉葬的惨景.尤其是宣宗的庶母之一、仁宗的郭贵妃.她不但是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女人,更是三位亲王(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的生身母亲,然而她的儿子再多也不是嫡出太子,因此她也被殉葬了.虽然马屁精和御用文人们声称她是"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但是任何人都能想得出来,郭氏的选择到底有几分是情愿,有几分是身不由己!
——这就不得不令人想到仁宗的张皇后了.宣宗一朝以及英宗初年的朝政,几乎都是掌握在她的手里,她连朱棣对"靖难之役"的定论都敢于推翻并为建文帝立传,区区殉葬制度,她还能改变不了吗?在郭贵妃殉葬这件事以及后来下令宣宗妃嫔殉葬的事情上,被称为"女中尧舜"的张太后(张太皇太后),只怕多少是有些圣明不起来的.
宣宗和张贵妃一门心思地想生太子当皇后,只怕也跟这位死心眼儿认定殉葬制度的太后不无关系.
于是,在孙贵妃破天荒地拿到金册金印之后不久,就传出了她"有孕"的消息.这自然令整个后宫乃至整个朝廷都喜出望外.因为年近三十的宣宗虽然妻妾成群,却膝下荒凉,孙贵妃虽然专宠,但是也只生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胡皇后更是连女儿都没有生过.现在总算孙贵妃又有了身孕,所有的人都盼望她"先开花后结子",为宣宗生个男孩.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子"并不曾结在孙贵妃的腹中,而是在另一个女人体内孕育.
宣宗虽然专宠孙贵妃,可是她在生下女儿之后就再不见怀孕,倒是另一名宫人成为他登基后第一个怀上身孕的女人.这件事说起来是喜事,但是对于宣宗和孙贵妃来说,也意味着潜在的恐惧.
宣宗几乎从不光顾胡皇后,胡氏是永无希望诞育"嫡子"的了.那么自然应以"庶长子"为未来太子.在这方面母因子贵,万一宫人生下了庶长子,那么即使孙贵妃跟着再生十个儿子,恐怕也改变不了宣宗百年之后,胡氏当上太后,她有可能被迫殉葬的命运.
因此,打从知道宫人怀孕开始,宣宗就声称怀上身孕的是孙贵妃,这样的话,无论生出来的是公主还是皇子,都万无一失.
(《明史》说此事完全是孙贵妃一人包办,未免有点太说不过去了!宣宗与她夫妻多年,怀孕十个月都不曾认真瞧瞧那个大肚子?!太医院的太医和接生嬷嬷难道都疯了,没有顶头上司的默许,他们在整个孕期和产期都在谁那儿忙乎他们不知道?)
宣德二年冬十一月,在深幽的紫禁城里,在宣宗和孙贵妃紧张的关注下,一个婴儿呱呱堕地.
宫人生下的果然是一个男孩.这是宣宗的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形下他是毋庸置疑的皇位继承人.一出娘胎,这个男孩就归在了孙贵妃的名下,他只知道孙贵妃是他的母亲.即使他贵为帝王,都再也没有得到过亲生母亲的丝毫消息.
到底是谁生下了他?她的结局如何?她是何方人氏?没有任何人知道了.
无论如何,宣宗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他的兴奋自不必说.立即就下令大赦天下,免除税赋三分之一.
接下来,宣宗决定快刀斩乱麻,立即确定孙贵妃之"子"的地位,好让孙贵妃母凭子贵.
当然,宣宗也知道,想要马上就确定皇长子的继承人地位,实在是多少有些困难.——在这方面,明初曾有严格的规制,藩王若想以庶子为世子,必须等到嫡妻年满五十,再也不可能生出嫡子之时,才能以庶长子袭封.——虽说皇帝与藩王不同,但是皇后胡善祥毕竟未满三十,何况这位皇长子又实在太小,说白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婴儿连出生之后的危险期都还没有过去,怎么好就册为太子呢?
没事,宣宗自有办法.他来到坤宁宫,暗示胡皇后主动上表请立皇长子为太子.胡皇后卧病在床,还以为久未露面的丈夫是来看望自己的,却没料到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立庶长子为嗣,那就等于是说皇帝已经决定不再给予皇后生育的机会,从此在事实上结束夫妻情份.胡皇后的心情可想而知.然而宣宗的态度很明确,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是以对其它女人的薄情为代价的.不幸的是,胡皇后正是这些"其它"女人中的一个.
于是,胡皇后不得不主动上表,请求宣宗"早定国本",尽快册立皇太子.
接下来,孙贵妃不免也要做一番表示.她紧接着也上了一份表章,故意推辞说:"皇后无子是因为身体不好,只要病一好,自然能够生下嫡子来.我的儿子怎么能够占嫡子的先呢?"
这一番你推我让的表演看在大臣们的眼里,自然人人心照.更何况如今是皇帝和皇后都提出要立庶长子,那还有谁敢说不立?
于是,群臣联名上表,也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接下来,当然是宣宗"从善如流",答应皇后和群臣的"强烈要求"喽.
宣德三年(公元1428)正月,宣宗大祀天地,随之而来的二月初六,他下诏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是明朝最小的皇储,入居东宫时虽然号称是"两岁"并且确实过了一个新年,实际上仅有两个月零二十五天的"年纪".因为他实在太小了,所以就连太子册宝都是由他人代领的.
在册立了这位皇太子之后,宣宗废胡皇后的心情越发迫切.于是他召来亲近重臣,商量废后之事.杨荣等人认为但废无妨,并举出宋仁宗降郭皇后为仙妃的旧例;然而杨士奇等人认为仁宗废后是一生污点,更何况以宗法制度而言,嫡后无子根本就不成其为被废的理由.这一场讨论两方意见针锋相对,毫无进展.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