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开始了.
9月16日,驻平壤的中国守将左宝贵阵亡,牙山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不顾朝鲜做为属国的战略地位和李鸿章死守平壤的命令,居然带着军队逃离平壤,逃回中国境内.平壤失陷,中国东北的门户洞开.
9月17日中午,日本舰队在鸭绿江口以南的黄海上偷袭中国北洋舰队.在五个多小时的海战中,北洋海军将士牺牲众多,致远舰等五艘舰只损失.虽然损失严重,但仍然重创日本海军旗舰,另四艘日舰也受损.本来,以北洋海军的实力,中国仍然有与日本海军一搏的余地,胜败仍未可定.但李鸿章却承慈禧一党主和的衷旨,一心寄望于让外国列强从中调节,下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白白地将黄海制海权拱手让与日本,使中国丧失大好战机,从海陆两方面都受到牵制.
11月18日,日军顺海路运兵到中国进行陆战,旅顺危在旦夕.海军提督丁汝昌苦求率舰队救援,李鸿章仍然拒绝,旅顺主将龚照玙不战而逃,将领徐邦道虽竭力迎敌,却因兵力太弱终于在三天后失败.旅顺失陷后,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旅顺惨案",开其屠杀中国平民恶行之先.事后仅收葬的中国人骸骨就达一万八千余,其中包括大量妇女与孩童.
1895年2月,日本军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旗舰定远号中鱼雷后弹尽,管带刘步蟾炸船殉国;丁汝昌决意死战,却被偷生怕死的部下挟持,自杀拒降而终.丁汝昌死后的2月12日,美籍船员浩威以丁汝昌名义向日军乞降,将北洋舰队剩余的舰只军火统统交给日军,北洋舰队终结.日军随后入侵辽东,烧杀掳掠无所不为.
家国存亡之际,慈禧太后仍然一门心思地钻营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不但拒绝将庆寿费用暂做军需,反而挪用军费挥霍,同时专注于朝廷内部的党派权力之争.终于使战事不可收拾.
最终,在慈禧太后如愿以偿地为自己庆贺了一个极度奢华的六十大寿之后,《马关条约》也尘埃落定.中国不但将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割给日本,还赔偿其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其后,日本又开价3000万两白银让清政府将辽东半岛"赎回",清王朝竟也一口应允.更可恨的是,正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靠着从中国掠夺的亿万金银,以及大于日本本土的台湾岛的资源,发展了其以军工为首的各项基础,使其在若干年后再次发动了侵华战争.
"庚子之变"后,西逃途中的慈禧太后为逃脱列强追究自己,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义和团身上,并派庆亲王等人回京与李鸿章协同办理求降之事.庆亲王终于"不负重托",以丧权辱国的代价,得到了列强不追究慈禧太后的允诺.慈禧太后大松一口气,竟宣布"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与八国联军一起剿灭义和团.通观前后,"义和团之事可哀,义和团之精神可嘉,义和团之志可悯".更可悯的是中国从此又多了一项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此条约共与十一国签订——向众国赔偿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以海关和盐税作抵;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入住,各国则可随意派兵驻守;拆除北京至海沿途所有泡台,允许外国在山海关至北京之间十二地驻军;永远禁止中国人参加或成为任何反对列强的组织,违者处死;凡发生反列强之事的地方,文武各科考试停止五年;各地官员如不能保证当地外国人的安全,革职永不复用;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惩处同情附和过义和团运动的官员(共计各级官员百余人);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专司与列强事宜.
国事如此惨败的代价,只换回了慈禧太后一人的平安,她没有被列强追究"责任",而且还得以继续掌权,继续她黑暗的统治.
慈禧太后死后,清王朝交给了年仅三岁的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续姑母之后也当上了皇太后,称隆裕太后.同治帝与光绪帝的嫔妃们则成为"太妃".宣统纪年开始.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终结.
慈禧太后死后,于1909年11月15日葬入清东陵普陀峪定东陵.她的陪葬品之奢华早已闻名于世.公元1928年七月,国民党杂牌军孙殿英"慕名而来",率部炸开了慈禧的陵墓,盗走了其中的大量珍宝.慈禧的尸骨也被弄了个乌七八糟.
盗挖东陵之事被掀出来之后,整个民国上下都群情激奋.然而如你我所知,世人激奋的是属于国家的珍宝落入盗墓贼之手,对于慈禧太后那具丑陋尸体的结局,又有几人放在心上?
全书完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