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细看这道广布天下的诏书,郭圣通却忍不住五味杂陈.
七年过去了,丈夫在这道诏书里,仍然念念不忘阴丽华才是他的结发妻子、更甚至把当年只有夫妻间才知道的"让位"之事公诸于世,这等于是在提醒世人,郭皇后的位置,是阴丽华"让"出来的.而如今阴家也同样拥有了不亚于皇后家族的爵位,这顿时让郭圣通觉得自己这个皇后,已然沦为朝廷内外的话柄.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邓老夫人和阴与郭圣通没有任何关系,要求郭圣通对他们的死于非命痛苦,那是不可能的.
这道诏书对阴丽华是安慰,对郭圣通,却是一个刺激.
刘秀在为阴丽华哀伤,而郭圣通却在为自己哀伤.
她怎么都想不通,相貌年华都不如自己的阴丽华,为什么能在丈夫眼里那么的重要,自己十年的努力,依然不能真正取代阴丽华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
刘秀和阴丽华不会想到,当年的谦让,如今已经变成了郭圣通的负担,她甚至因此对丈夫和当年的阴姐姐满怀恨怨.
裂痕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变大.
但是这时的郭圣通还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它流露出来.
然而,等到她和阴丽华的儿子们都长大之后,她终于控制不住了.
十二、郭皇后的愤怒
皇太子刘彊长大之后,非常喜欢钻研兵书.
他既然是太子,刘秀自然会带着他一起上朝,让他学习为帝之道.
退朝后,刘秀不免要询问儿子对政事的看法.
于是问题来了.
刘彊对政务的见解倒也中规中矩,可是他对军事却显得过于热衷,常常表现出日后要开疆拓土、四方征战的心思.
这可太让刘秀受不了了.
——刘秀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是他实在不是喜欢征战杀伐的性格.多年来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场又一场战争,眼看着生灵涂炭,自己也失去了诸多亲人,他对战争厌烦透了.对于他来说,修习兵书整兵修武,只是为了保土安民,他不能容忍别人的侵犯,但是他也绝对不愿意好大喜功没事找事地主动到处找仗打,给本国也给别国带来灾难.
不用说,年青气盛的刘彊在这方面严重地让刘秀不满.他对这个儿子日后会干些什么,给国家百姓带来什么,真是不敢想象.于是他经常忍不住责备刘彊.
刘秀对儿子的责备,从他本人来讲,只是在努力调教一个未来的帝王,从严要求是很正常的.
可是看在早已心神不定的郭圣通眼里,却是另一种解释.她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只等一个机会来点燃引线了.
与此同时,刘秀的次子、即阴丽华所生的刘庄,却在各个方面都让做父亲的刘秀非常满意.
建武十四年(公元39)的一天,终于平定天下的刘秀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田地和人口普查.就在各地送上来的统计资料里,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张被办事人员遗忘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同是大汉国土,凭什么有的地方能调查,有的地方就不能调查?!此事对刚建立的东汉王朝至关重要,非要查清楚不可.因为此时的刘秀,已经一连发下了七道圣旨,要求各豪门大族限制使用奴仆,将战乱中贱买的奴婢一律听凭自愿的原则无偿送还各自的父母.
刘秀质问大臣和各地方官,所有的人都不肯说实话,逼急了,就愣说那纸条是打长寿街上随手拣来的.
刘秀知道这帮家伙是在胡说八道,但是他越发怒,就越没有人敢吱声.
这时候,十二岁的刘庄在父亲背后的帷帐里说话了:"这张纸条是在提醒办事的官员——洛阳是首都,到处都是高官贵臣,南阳是皇帝的故乡,到处是皇亲国戚,他们的奴婢数量田宅规模,就算超越制度,也不能管."
刘秀一听,顿时恍然大悟,立即从严究办了这起事件.
刘秀对儿子如此年幼,却有如此的聪慧,非常安慰.不用说,兴奋不已的他返回后宫,依然赞不绝口,甚至很有可能拿刘庄的表现去提点刘彊,要求太子多跟弟弟交流交流啥的.
这终于诱发了郭圣通歇斯底里的大爆发,她控制不住,跟丈夫大吵大闹了起来.说的不外乎是他偏心啦、把阴丽华和她的儿女抬得太高了啦、把自己母子们不当回事啦啥的.再说急一点,话赶话的,没准还要把刘秀当年窘迫万状、实际上是当了老郭家上门女婿的旧事重提一下.
口子一但打开,多年积压的怒气就再也收不回来.
郭圣通对刘秀的怨恨、对阴丽华的妒忌、以至于她对阴丽华所生的孩子们的猜疑,都控制不住了.
无论刘秀怎么好说歹说,她已经听不进去了.
处在风口浪尖的阴丽华没有办法,为了平抑家庭矛盾,她只好暂时避开郭圣通的怒火,移居洛阳以外的宫室.
可惜的是,郭圣通的情绪已经失控了,而更不幸的是,郭圣通确实也没有说错,刘秀可以离开她,却不能离开阴丽华.于是夫妻间越闹越凶.无论刘秀说什么,郭圣通都听不进去.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刘秀不再年青,他五十岁了,夫妻间也就不再象从前那么热情.郭圣通更觉得丈夫心里有鬼,怒不可遏.
呃,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刘植劝娶郭圣通时说过的话:"天子娶九女,诸侯纳三妇".如今刘秀可是不折不扣的天子,就算他自己不想娶九女,大臣们都会给他弄出九个来,不但是"符合制度",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女孩们送到皇帝身边,自己成为"皇亲国戚".
52书库推荐浏览: 招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