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计_徐建华【完结】(30)

阅读记录

  单善逗笑说:“讨好你表妹呀。”

  孔令方问:“为什么呢,讨好他表妹你想图什么?”

  吴上并不知道单善多大年龄,即使知道了也不觉得年龄有什么要紧。她现在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哥和单善果然相爱才好呢。

  于是吴上打趣:“不讨好我,当心我给拆散了。不是有句笑话吗,‘只要搞个同学会,拆散一对又一对。’”

  谁都没想到吴上也能说这种笑话,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

  单善侧身面向大哥,笑吟吟地问:“还是动身去常州呢,还是分道扬镳?”

  一时没人回答。应该是没人还想去常州,更不想马上分开,都愿意这样待在一起。满眼景色,凉爽宜人,这氛围好难得,正好方便打趣逗乐。

  然而吴上还是尽力把眼前一切当游戏,应该适可而止,过了就荒唐了。她迟迟疑疑地说:“说好了去的,还是去吧。”

  说着她瞟了大哥一眼,大哥两眼发直,只是盯着单善,像是有些神魂颠倒。单善回报大哥柔媚一笑,推他一把说:“那就走吧,走吧,先理正事。”

  吴上急忙一扯孔令方,两人抢先下楼。

  上车好一阵还不见那两人下楼,孔令方壮大胆子移位到吴上身边,低声问:“他们弄啥还不下来?”吴上绯红了脸,侧向车窗:“你说呢?”孔令方默不作声。

  四周寂静无声,都默默无语便有些尴尬。吴上尽力装得轻松自如,单善的劝告其实在发挥作用。“就一个信贷员,他能有多大能力?”她不得不面临这个现实,一个信贷员肯定没能力支持她像单善一样富足。她并不想跟单善攀比,但单善的生活确实令人羡慕。

  她冷静了许多,她打算先疏远一阵,免得都糊涂。毕竟相互还不了解,只是一见面就十分喜欢。这太不正常,不应该这样。在吴上的想像中,应该是缓慢发展,甚至一波三折。她可不相信单善的话,什么三秒钟,那只是胡闹。

  吴上很善于调整自己,她可以同时扮演好多角色,也可以随时调整自己心态。刚才还喜笑颜开,转眼她就可能泪流满面,随即又可能破涕为笑。这并不是脆弱,而是她的一种特别能力,欢笑和眼泪都是她的武器,她靠这两手对抗压力和强力。她不一定意识到这两手的厉害,足以柔弱化刚强。她只是如同一切柔弱的生命,永远不会展示刚强,只展露欢笑和眼泪。

  她重新紧闭心扉,回转身笑吟吟地问:“怎么不说话呀?哎,不是要给我当向导吗,先给我介绍一下常州。”

  孔令方努力放松四肢,兴致勃勃地问:“怎么介绍呢,你想听什么?”

  “有趣的。”

  “那地方好吃……”

  “俗,不说吃。”其实吴上很想知道,究竟常州有什么好吃的?可一想到自己是姑娘家,念念不忘吃显得粗俗,她便打断话。

  那又说什么呢?吴上也不知道自己爱听什么。应该说她想听到呢喃儿女语,可又害怕孔令方得寸进尺,说出甜言蜜语来。她有足够的把握相信,只要她稍微暗示,孔令方就会投桃报李。

  沉默了一会儿,孔令方说:“给你讲个古代常州人的笑话吧。在古代,我们苏州人管女婿叫姑爷,很有地位是不是?无锡人管女婿叫客,也还好是不是?起码还客气。常州人管女婿叫小佬,不大好听但也算昵称,表明把女婿当儿子看。麻烦就出在这里,因为把女婿当儿子,就看管得很严,所以闹出一句顺口溜,‘苏州的姑爷无锡的客,常州女婿跟丈人歇’……”

  第六章 富丽生活(6)

  吴上禁不住格格欢笑,竟笑得趴在膝盖上直不起腰来。孔令方大受鼓舞,继续讲:

  “常州人喜欢把佬字作语气助词。比如常州著名的麻糕,形容麻糕很大叫‘度佬’,很小叫‘细佬’,很甜叫‘帝佬’,很咸叫‘含佬’,还有‘香佬’、‘酥佬’、‘方佬’、‘圆佬’……光一个麻糕就十八个佬。”

  “又是吃!除了吃还有什么?”

  “那地方也很富裕。‘苏州有钱在报表上,无锡有钱在存折上,常州有钱在嘴巴上’。报表反映苏州很有钱,但其中不少是外商的;无锡人有钱都藏起来,也不大舍得花;常州人很愿意让人知道他们有钱,比如抽烟,稍微是个人物就抽中华烟,还要软包装,还挑三字头,六七十元一包。见人递烟不是一根,甩手就是一包,上海人也不敢这样抽烟。另外,随便你京穗川扬哪路菜系,只要是好,不管价钱多贵,一定给你吃了……”

  “还是吃,就不能不说吃吗。他们哪来那么多钱?”

  “他们的吃苦耐劳也是少见的。拿同样喜欢吃的成都人跟他们比,成都人过得精细,随便去个人家餐桌上都有好几道菜,不会随便一锅煮就对付了,所以有人说成都人‘半斤猪肉三道菜,还留一坨供祖宗’。常州人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在厨房,有这时间都赚钱去了。不能开店办厂,也要设法弄个副业或者去帮工,很少看见闲人喝茶、搓麻将,好像都是赚钱的机器,一年到头除了赚钱还是赚钱,然后大抛小撒花钱。”

  “没听说常州有多少大工厂,他们哪来那么多赚钱机会?”

  “这是常州的特点,小企业多如牛毛。别看不起这些小企业,好多都是小产品大市场。比如常州不产手机,但全世界的手机天线、发音器等零部件,好多是常州生产的;十二吋以下小电视机,全世界产量三百万台,其中两百万台的显像管、玻壳就是常州生产的;坐在火车上,车厢里一切能看见的,像坐椅、车厢装饰,全部是常州生产的。类似例子很多,那些小企业大多寄生在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上。可能还不是寄生,就是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还不容易被替代,虽然是小产品,但市场占有率极高,有的差不多垄断市场。有个小镇,光地板就能做几十亿的销售。常州没有森林,就那小镇也在争夺‘中国强化地板之乡’冠名权。这就是常州,很能干,也敢干,还一干惊天,小产品也能做得独占鳌头。不是有本书吗,《小是美好的》,最好的例证就在常州。”

52书库推荐浏览: 徐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