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_朱秀海【完结】(188)

阅读记录

  李德龄念着银票上面的字——“大德兴茶票庄汇票”,突然笑出声来:“东家,匠人们可真不容易,这小小的一张银票,几经折腾,到底算是过关了!”

  致庸点头:“可不是,虽然是一张纸,但它们马上就要取代现银,在商界里流行,它虽本身不是银子,可往柜台上一摆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曹掌柜想了想接过话茬:“东家,将大德兴茶票庄的招牌挂出去容易,可是想让天下的商人相信这张汇票就是银子,大概并不容易吧!”

  李德龄也道:“开票号有一个忌讳,只要你的银票有一次不能兑付现银,你就没了信誉,就站不住脚了。去年就有一家广东商人要开票号,结果第一天就让人给封了门!”

  致庸立刻竖起了耳朵:“为什么?仔细说来听听。”

  李德龄看看众人道:“头一天开张,就有人抱来六个大金元宝来换银子,这家票号拿不出这么多银子,知道是有人不想让他开票号,当下就取下了招牌!”

  一听这话,在场的人一阵哗然。

  李德龄接着补充道:“据京城商圈的人说,那就是广晋源干的,而且不止一回了!”

  众人都向致庸望去,致庸哈哈一笑:“这些我们现在都不要去管,既然银票有了,招牌也挂出去了,连密字也有了,明天咱们就开门,做生意!水深水浅,试过才知道啊。”

  一直都没开口的马荀笑问:“东家连加在银票上的密字都想好了?”

  致庸向一旁站着的高瑞和长栓使了一个眼色,两人会意,立刻出去把起门来。

  致庸见他们出去,点头道:“不错,各家票商加在汇票上的密字都自成体系,各有各的高招,我们也要搞一套自己的。这件事我早就想好了。一一年十二个月,加十二个密字,一到十,十个数字,加万千百三个,共二十五个密字,再加闰月一个密字,零一个密字,银两的两一个密字,共计二十八个字。你们想想,这正好是一个什么数?”

  几个掌柜一起把头伸过来:“什么数?”

  致庸压低嗓子,神秘地道:“一首诗,一首七绝的字数!”

  曹掌柜低低地赞了一声:“妙,东家,您想用一首诗作大德兴汇票的密字?”

  致庸点头:“对!用诗做密字,别人是想不到的。”

  马萄兴奋道:“好!东家,有你的!用谁的诗?用李太白的?”

  李掌柜笑道:“干脆用杜甫的,我喜欢杜诗。”

  致庸摇摇头:“不,用唐代大诗人王维王摩诘的诗。他是我们祁县老乡,诗名很大,可一般人一下子却想不到他。”

  马荀想了想:“东家,太熟的诗可不行,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且其中的字不能重复。”

  致庸赞赏地向他看了一眼,然后压低嗓子道:“我用一首王维的《秋夜曲》,正好符合标准。我背,李大掌柜写,大家再斟酌可用不可用!”

  李德龄赶紧执笔在手,只听致庸轻声念道:“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李德龄写好后,众人传阅,纷纷点头。

  曹掌柜击掌道:“好,东家,这一首生僻,又没有重复的字,就用它了,怎么样?”

  致庸心中一乐:“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是它了!”

  说着他将银票收进去,又从靴筒里掏出两张银票递给李德龄:“李大掌柜,明天大德兴茶票庄就要开门做生意了,你现在让人去广晋源,把银票上的银子取回来!”

  李德龄接过来一算道:“哇,凭这两张票能支取平准银三百二十万两。”他一惊:“东家,这些银子你要全部把它们投入票号做资本银?”

  致庸点头笑道:“对啊,我先集中在北京分号,估计这里会有一场硬仗!如果不行,我还有岳父那里借的七十万银两后备。”

  李德龄高兴道:“这可太好了,我听说广晋源在京银库也不过就常备六七百万银两,所以我们应该可以较量一下。何况票号已经开张,我正犯愁铺子里没有足够的银子,万一明天开了门,有人也抱着几个大金元宝来换银子,我就傻眼了!”

  一听这话,众人一起笑了起来。

  第三节

  然而好几日过去了,大德兴茶票庄内一直冷冷清清。

  一个上午李德龄进进出出地看了好几次,却连一个人也没有,只得叹了一口气,向后院走去。各地的分号大掌柜早已离开,这里只剩下他和致庸。

  到了后院,致庸正在写字,一见他闷闷地进来,便笑问:“怎么,还是没有生意?”

  “东家,我真担心开了茶票庄,既没有票号生意,也跑了茶货生意!”说着李德龄一屁股坐下去,眉头紧皱。

  致庸笑道:“开张才三天,没生意是正常的,别着急!”

  李德龄刚要张嘴说话,忽见二掌柜跑过来叫道:“东家,来生意了!大生意!”

  致庸和李德龄一惊,一同站了起来。李德龄训斥道:“来生意了还不好,你脸色怎么这样?”

  二掌柜看他,又看致庸,苦笑道:“东家,大掌柜,这生意……恐怕不大好做!”

  致庸与李德龄心中一“咯噔”.急急向店堂赶去。

  柜台上四个硕大无比的金元宝赫然在目,一个小混混模样的年轻人领着几个人在一旁站着。

52书库推荐浏览: 朱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