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具_王绪松【完结】(112)

阅读记录

  ……

  第二十六章 政治筹码6

  “铃铃铃……”

  王思在熟睡中被床头的电话铃声惊醒了。她拿起话筒,一听原来是她妹妹王想打来的。

  王思:“王想,现在都什么时候啦?你不睡也不让别人休息是不是?”

  王想:“姐,我现在在报社,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帮忙!”

  王思:“又什么事?”

  王想:“明天,新来的省委书记要去看望平民英雄于海虹,请你跟你的同事白忠诚说一下,让于海虹明天不要出摊,上午10点在他的住处等候!”

  王思:“你这个消息可靠吗?”

  王想:“绝对可靠!我们总编刚刚接到省委办公厅的通知,要我们派记者去采访。明天除我们报社以外,省市其他所有媒体,还有中央驻地方的各大媒体也都有记者去采访!”

  王思听了这个消息以后,一下子从睡梦中醒悟过来,她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闪念,她脑子里急速地思忖着、酝酿着这个不同寻常的闪念。

  “姐,你怎么不说话呀?”

  “王想,这个事没有问题!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建议,也想请你帮助一下!”

  “姐,没问题,等明天我完成这个采访报道任务以后,专门为你服务!”

  “不行,姐这个事不能等明天你这个事以后再办,必须跟明天的事同时进行!”

  “什么事,你说!”

  尽管是夜里,又是在家里,但王思还是下意识地把话筒用手捂了起来,跟王想窃窃私语。

  王思讲完以后,放下手中的话筒,她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第二十六章 政治筹码7

  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弯弯扭扭、小心冀冀地开进了东郊的棚户区。小车里坐的是省委新来的一把手,也就是刚刚上任不久的白书记。

  在棚户区的一间棚户前,停着二十几辆小车和面包车,这些车都是记者们开来的,光电视台的记者就来了十几家。电视记者现在在其他媒体面前优越感很强了,因为他们集文字、图像、音响等手段于一身。十几家电视台的记者已经把摄像机扛到了肩上,完全处于临战状态。棚户区本来地方就很局促,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汽车、这么多记者,便一下子把小小的棚户区挤得个水泄不通。

  省委书记的小车不得不在远远的地方停下,白书记走下小车向人群走来。

  人群闪开一条通道,站在棚户门前迎接省委书记的除了平民英雄于海虹以外,还有白忠诚和牵男、起来三个人。

  由于于海虹是外来打工者,既没有单位,也没有领导,所以王想既负责摄影,又兼顾介绍。

  王想把于海虹拉到省委书记面前介绍道:“白书记,这位就是舍身救人,而且不计名的平民英雄、无名英雄于海虹同志!”

  省委书记伸出巨大的手,紧紧握住于海虹的手说:“你不仅是打工族的楷模,也是我们全省人民的楷模;你不仅是广大群众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

  省委书记的两个楷模,两个榜样的讲话,字字千斤,句句掷地有声。

  王想接着又把牵男拉过来说:“白书记,这位就是英雄的妻子!”

  省委书记与英雄的妻子握手。

  王想又指着起来和白忠诚对省委书记介绍说:“这两位都是英雄的老乡,这位是进城的打工妹,这位同志叫白忠诚,不仅跟他们三人是老乡,也是于海虹那天跳江救人的第一目击者。于海虹同志就是他千辛万苦才找到的!”

  王想的介绍重点和特点都突出了老乡这个概念。

  省委书记握住白忠诚的手亲切地说:“谢谢你为我们党和政府,找到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时代英雄!”

  省委书记与英雄、英雄的妻子、英雄的老乡一一握手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情景,都被在场的电视台、电台、报社的记者,拍了下来,录了下来,记了下来。

  接见时间不长,但其意义却极不寻常。一个省委书记亲自走进棚户区,接见一个农民工,就这件事来说,本身就是一条重大的政治新闻。

  就在省委书记与英雄、英雄的妻子、英雄的老乡再次握手准备离去的时候,王想突然问省委书记:“白书记,您是哪里人呀?”

  白书记说:“我是辽宁人!”

  王想顿时激动得又蹦又叫道:“白书记,这一下您脸上也有光啦!您知道,他们都是您的老乡呀!”

  省委书记惊讶地问:“你们也是辽宁人?”

  于海虹、牵男、起来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啊!”

  白忠诚虽然没有回答,但他是笑而不答。

  正准备离去的省委书记一下又站住了,他顿时满面喜悦地向围观的群众大声说:“你们也为我们辽宁人争了光,我代表家乡父老乡亲感谢你们!”

  在场的人一齐鼓掌祝贺!

  王想乘机建议道:“白书记,您看要不要和您的老乡合张影?”

  “要的!要的!要的!”白书记连声说了三个要的。

  省委书记站在中间,于海虹、牵男列右,白忠诚、起来列左。王想跑到前面,相机一举,只听“咔嚓”一声,这张主题为省委白书记与英雄的老乡们合影,就拍摄了出来。

  然而,指导拍摄这张照片的导演绝不是王想,真正的导演、幕后的导演是王想的姐姐、白忠诚的同事王思。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