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年代_刘轩【完结】(8)

阅读记录

  他的薪水不高,但是经常开画展。展览、演讲、示范挥毫、向洋人介绍中国文化,就是他来美国的工作。

  他箱子里的画少了,换成我们的“家”。

  你的家,我的家! 车子在一长排红砖的房子前停下,我们是其中一户。

  房前有个小院子,正开着紫色的鸢尾兰。

  老爸把大家的行李抬进房间,便将我带到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盒牛奶给我: “多喝牛奶!喝得多,长得大!将来不被洋人欺侮!”

  他又带我去看钢琴,并走到地下室。地下室有一个酒吧台和许多五彩的灯光,都是上一任屋主留下的。

  “你觉得这房子怎么样?”老爸得意地问。

  “你的家比我的家大!”我说。

  当天夜里,躺在新枕头上。虽然窗外比我在忠孝东路的家不知安静了多少倍,却翻来翻去睡不着。

  妈妈进来看我。抱着她,我哭了: “我想回家!”

  妈妈也掉下了眼泪……

  我的初恋(1)

  上学第一天的笔记,有写没有懂!

  · 小学二年级,我居然证实:爱情,是艺术创作最大的原动力!

  · 我没有玫瑰花可以向她示好,但我很会折纸,每天都折几只鹤和船送给她。看她抽屉里有我的一大堆折纸,是我最大的快乐。

  第一天从学校回来,老爸站在家门口等我。

  “学校什么样子?”他问。

  “绿色的!”

  “我问你学校什么样子,不是问你颜色!”老爸瞪着我。

  我没出声,低着头,强忍着,不让泪水滴下来。在学校一整天,我都是这样低着头,盯着地上看,我只记得绿色———学校的绿色地毯。

  到美国的第二天,老爸就带我走到路口,指着不远处一个尖顶的教堂说: “过两个礼拜,送你进那学校。”

  我只看到教堂和它前面的停车场,没见到学校,心想:“原来美国人上教堂,就是上学。

  ”直到上学的前一天,老妈带我去注册,绕过教堂,经过一大片红砖墙,看到一扇小门,上面挂了一个白色的十字架,下面写着一行小字———圣家(Holy Family)。几个穿蓝色宽条纹制服的小孩,主动跟老妈打招呼,我才知道原来学校躲在教堂后面。

  老爸决定送我上天主教私立小学,大概因为听说去公立小学的东方孩子,常因为种族歧视而挨揍。

  这里的同学果然很友善,他们排成一行,跟我握手。

  “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同学问。

  我怔了一下,不懂他说的话,四周所有的同学居然一齐大声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惊慌得愈不知所措了,终于想起自己会的一句,低着头,小声说: “我不知道!”

  一下子,全安静了。接着整个教室笑成一团。老师赶忙挥手,把笑声压下去。

  “他叫‘轩刘(Shiuan Liu)’。”老师拿着资料卡,念出我的名字。她的发音很怪,读成了“尚卢”。

  从此,我就变成了“尚卢”。

  其实没来美国之前,我已经会了英文的大小写,也学了几句基本的会话。

  但是那天,我为什么连最简单的一句,也没听懂呢? 我发觉,跟老爸、老妈学的英语好像不管用,因为美国孩子都不那么说。即使说,也不是那个调调。学英语,由过去最没道理的事,从上学的第一天,变成我心里最重要的事。

  我知道:如果我不学,我会孤独。

  如果我不学,我会被欺负。

  如果我不学,就像上学的第一天,即使别人不侮辱我,我也会有被侮辱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半句英语不通的孩子,到美国没多久,英语都能讲得呱呱叫的原因。

  把你丢进去,让你浮浮沉沉、自生自灭,若你不想淹死,自然就会了。

  而且,父母的教育水准愈差,他们孩子的英语可能说得愈“道地”,说得没一点中国腔,跟老美一模一样。

  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以自己不标准的英语教孩子,孩子完全是跟美国人学的! 对我的导师,一头蓬松白发、五十多岁的普兰蒂太太(Mrs.Pruntey)来说,我必定是她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挑战。

  她把一个小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交到我手上,看着我把黑板上她规定的功课,一个字、一个字地照抄下来。

  我只是照抄,不懂字的意思,也不知道单字与单字需要间隔。

  但是普兰蒂老师并不立刻纠正我,更从来没帮我抄过一个字。她只是不断点头: “很好!很好!”

  我感谢她,她懂得教语文的道理———把我丢下去,让我自己挣扎。

  挣扎中,学得最快。

  我也感谢莉莉(Lily)。她是希腊人,有着一头深褐色的鬈发和像日本卡通娃娃一样大大的、湖水般的眼睛。

  我不记得我们是怎么“搭上线”的。

  只记得每次,我都用一个耸耸肩,加上手势和几个支离破碎的单字开始“交谈”。

  我的初恋(2)

  我们居然很来电。

  我没有玫瑰花可以向她示好,但我很会折纸,每天都折几只鹤和船送给她。看她抽屉里有我的一大堆折纸,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甚至自己发明了几个花样,折出非常复杂的太空船,送给她。

52书库推荐浏览: 刘轩